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设计 | 第14页 |
3.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 第16-22页 |
(一)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 第16-19页 |
1.宗教历史文化背景的敏感性 | 第16-17页 |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3.教育内容的融合性 | 第18页 |
4.民族关系的国际复杂性 | 第18-19页 |
(二)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19-22页 |
1.有利于回族中学生正确认识宗教信仰 | 第19-20页 |
2.有利于促进回族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第20页 |
3.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 第20-21页 |
4.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 第21-22页 |
二、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2-30页 |
(一)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22-25页 |
1.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各界认同 | 第22-23页 |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 | 第23-24页 |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 | 第24页 |
4.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 第24-25页 |
(二)当前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1.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 第25-26页 |
2.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信仰间存在冲突 | 第26-27页 |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 第27页 |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 | 第27-28页 |
5.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民族知识缺乏 | 第28-30页 |
三、影响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 第30-36页 |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 第30-32页 |
1.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侵染 | 第30页 |
2.现代化大众传媒的诱导 | 第30-31页 |
3.同辈群体间思想行为的感染 | 第31-32页 |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 第32-33页 |
1.应试教育思维没有完全改变 | 第32页 |
2.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 | 第32页 |
3.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 | 第32-33页 |
(三)家庭教育的偏轨 | 第33-34页 |
1.家庭教育趋向功利化 | 第33页 |
2.家庭教育倾向宗教化 | 第33-34页 |
3.家庭教育趋于弱化 | 第34页 |
(四)自我调适的不当 | 第34-36页 |
1.不能正确面对生活困境 | 第34页 |
2.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 第34-35页 |
3.不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 第35页 |
4.不能正确认识民族关系 | 第35-36页 |
四、增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 第36-44页 |
(一)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1.坚持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页 |
2.坚持针对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6-37页 |
3.坚持适应社会变革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页 |
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页 |
5.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提高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 第38-44页 |
1.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38-39页 |
2.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弘扬回族优秀传统文化 | 第39页 |
3.针对回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 第39-40页 |
4.结合当前形势,加强回族中学生网络信息教育 | 第40-41页 |
5.完善教师回族知识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 第41-42页 |
6.发挥回族校园文化的潜在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 第42页 |
7.开发回族传统道德教育地方课程,丰富教育内容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