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一)我国语文教材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中外语文教材对比研究 | 第15页 |
(三)日本语文教材研究 | 第15-16页 |
(四)目前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16页 |
四、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6-17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17页 |
六、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七、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八、研究创新 | 第18-19页 |
第一章 人教版与光村图书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与编排比较 | 第19-35页 |
第一节 人教版与光村图书版选文系统的比较 | 第19-26页 |
一、人教版选文系统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一)文质兼美,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 | 第19-20页 |
(二)体裁多样,人文性和主体性并重 | 第20-21页 |
二、光村图书版选文系统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一)严选课文,题材多样 | 第21-22页 |
(二)陶冶灵魂,心灵教育 | 第22-23页 |
三、两种选文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一)共通点 | 第23-25页 |
(二)差异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人教版与光村图书版编排体系的比较 | 第26-33页 |
一、人教版编排体系的特点 | 第26-27页 |
(一)整合简化、突出重点 | 第26-27页 |
(二)采用结构性框架编排 | 第27页 |
二、光村图书版编排体系的特点 | 第27-29页 |
(一)采用以单元为单位的综合型编排 | 第27-28页 |
(二)单元类型丰富、内容新颖多彩 | 第28-29页 |
三、两种编排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29-33页 |
(一)共通点 | 第29-30页 |
(二)差异点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二章 人教版与光村图书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 | 第35-48页 |
第一节 人教版助读系统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一、形式多样,语言生动 | 第35-36页 |
二、提示引导,整体统一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光村图书版助读系统的特点 | 第37-42页 |
一、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 第37-39页 |
二、人文关怀,尊重个体 | 第39-42页 |
第三节 两种助读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42-46页 |
一、共通点 | 第42-44页 |
(一)充分利用插图 | 第42-43页 |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第43-44页 |
二、差异点 | 第44-46页 |
(一)汉字处理不同 | 第44-46页 |
(二)对附录的重视程度不同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人教版与光村图书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比较 | 第48-59页 |
第一节 人教版练习系统的特点 | 第48-51页 |
一、形式多样,开放性高 | 第48-49页 |
二、强调语言品味与积累 | 第49-50页 |
三、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光村图书版练习系统的特点 | 第51-53页 |
一、流程明确,重思考与合作交流 | 第51-52页 |
二、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兴趣培养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两种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53-58页 |
一、共通点 | 第53-56页 |
(一)注重实践性、开放性 | 第53-54页 |
(二)重视汉字学习 | 第54-55页 |
(三)听说读写全面练习 | 第55-56页 |
二、差异点 | 第56-58页 |
(一)课文记诵量不同 | 第56页 |
(二)阅读取向不同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在比较中看中国新教材编纂修订的改革思路 | 第59-71页 |
第一节 人教版新教材的改革特点 | 第59-65页 |
一、人教版新旧教材整体结构比较 | 第59-60页 |
二、人教版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分析 | 第60-64页 |
(一)入学教育 | 第60页 |
(二)汉语拼音 | 第60-61页 |
(三)识字与写字 | 第61-62页 |
(四)课文 | 第62-63页 |
(五)语文园地 | 第63页 |
(六)口语交际 | 第63-64页 |
三、新教材与日本国语教材的契合点及创新 | 第64-65页 |
(一)梯度合理,难度适宜 | 第64页 |
(二)源于现实,用于生活 | 第64页 |
(三)版式设计独具匠心 | 第64-65页 |
(四)三位一体阅读模式 | 第65页 |
(五)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的双线组元模式 | 第65页 |
第二节 人教版新教材存在的问题 | 第65-66页 |
一、新教材拼音部分几乎不呈现拼读方法教学 | 第66页 |
二、新教材中缺少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 第66页 |
三、“和家长一起读”栏目的实用性有限 | 第66页 |
四、新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过于直接 | 第66页 |
第三节 在继承和向日本教材借鉴基础上的教材改革建议 | 第66-70页 |
一、课文选择:思想与能力并重 | 第66-67页 |
二、编排体系:目标明确,流程清晰 | 第67-68页 |
三、助读设计:知识总结,人文关怀 | 第68-69页 |
四、练习设置:知识迁移,学科综合 | 第69页 |
五、内容编选:基于国情,统筹兼顾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 第75-100页 |
附录B | 第100-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作者简历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