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应用微生物学论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降解角蛋白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6页
    1.1 角蛋白第13-16页
        1.1.1 角蛋白的分子结构第13-14页
        1.1.2 角蛋白的来源及应用第14-16页
    1.2 角蛋白酶第16-19页
    1.3 角蛋白降解菌第19-24页
        1.3.1 真菌第19-20页
        1.3.2 放线菌第20页
        1.3.3 细菌第20-24页
    1.4 角蛋白降解机制第24-25页
        1.4.1 菌体生长(物理)压力理论第24页
        1.4.2 膜电位(胞联氧化还原)理论第24页
        1.4.3 硫解作用理论第24-25页
        1.4.4 复合酶理论第25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角蛋白降解能力及其比较第26-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1.1 菌株第26页
        2.1.2 生化试剂第26页
        2.1.3 培养基第26页
        2.1.4 仪器第26-27页
        2.1.5 溶液的配置第27页
    2.2 试验方法第27-28页
        2.2.1 不同菌株蛋白平板水解对比实验第27页
        2.2.2 不同菌株羽毛降解速度对比试验第27页
        2.2.3 不同培养基中B. amyloliquefaciens 19735 胞外蛋白对比试验第27-28页
        2.2.4 解淀粉芽孢杆菌19735胞外蛋白质谱分析第28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2.3.1 蛋白分泌情况第28页
        2.3.2 羽毛降解速度对比结果第28-29页
        2.3.3 B. amyloliquefaciens ACCC19735在不同培养基中蛋白酶分泌情况第29-30页
        2.3.4 B. amyloliquefaciens 19735 胞外分泌蛋白的质谱分析第30-37页
第三章 解淀粉芽孢杆菌19735基因组测序与结果分析第37-54页
    3.1 实验材料第37-38页
        3.1.1 菌株第37页
        3.1.2 试剂第37页
        3.1.3 培养基第37页
        3.1.4 仪器第37页
        3.1.5 溶液的配置第37-38页
    3.2 试验方法第38-41页
        3.2.1 基因组提取与测序第38-40页
        3.2.2 解淀粉芽孢杆菌角蛋白降解相关基因的确定第40页
        3.2.3 相关基因在不同菌株中的核酸检测第40-41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1-54页
        3.3.1 基因组测序与结果分析第41-43页
        3.3.2 质谱结果与基因组信息分析第43-53页
        3.3.3 B.amyloliquefaciens19735相关蛋白的核酸检测实验第53-54页
第四章 角蛋白降解相关氨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的测定第54-66页
    4.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4.1.1 菌株与载体第54页
        4.1.2 生化试剂及试剂配制第54-55页
        4.1.3 培养基第55页
        4.1.4 仪器第55页
        4.1.5 引物合成及核酸序列测定第55页
    4.2 试验方法第55-60页
        4.2.1 氨肽酶基因的克隆第55-57页
        4.2.2 氨肽酶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7-59页
        4.2.3 氨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59页
        4.2.4 氨肽酶的性质测定第59-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4.3.1 氨肽酶基因的克隆第60-61页
        4.3.2 氨肽酶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1页
        4.3.3 氨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61-62页
        4.3.4 氨肽酶的酶学性质第62-6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高速铁路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头颅CT指南在中国轻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适用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