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生化反应器中浮选药剂的去除过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浮选废水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 ·浮选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毒性及回用后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浮选废水净化与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17-20页 |
| ·化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生物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基本思路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 ·本课题创新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2-30页 |
| ·试验设备与试剂 | 第22页 |
| ·试验设备 | 第22页 |
| ·试验药品 | 第22页 |
| ·试验装置 | 第22-24页 |
| ·氧化接触法装置 | 第23页 |
| ·SBR法装置 | 第23-24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 ·接种污泥 | 第24页 |
| ·试验用水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4-26页 |
| ·试验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 ·黄药的紫外扫描谱图及标准工作曲线 | 第26-27页 |
| ·苯胺黑药的紫外扫描谱图及标准工作曲线 | 第27-28页 |
| ·乙硫氮的紫外扫描谱图及标准工作曲线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试验装置的启动 | 第30-35页 |
| ·接触氧化装置的启动 | 第30-33页 |
| ·挂膜 | 第30-31页 |
| ·生物膜的驯化 | 第31-33页 |
| ·SBR反应器启动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两种反应器生物降解有机药剂的特性研究 | 第35-53页 |
| ·最佳停留时间 | 第35-39页 |
| ·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佳停留时间 | 第35-37页 |
| ·SBR反应器最佳停留时间 | 第37-39页 |
| ·pH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对接触氧化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H对SBR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 ·硫化钠的影响 | 第40-44页 |
| ·硫化钠对接触氧化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硫化钠对SBR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硫酸根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硫酸根对接触氧化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 ·硫酸根对SBR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外加碳源的影响 | 第47-51页 |
| ·葡萄糖对接触氧化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 ·葡萄糖对SBR反应器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苯胺黑药好氧降解的动力学分析 | 第53-56页 |
| ·指数速率模型 | 第53页 |
| ·动力学方程回归 | 第53-54页 |
| ·动力学方程回归检验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苯胺黑药生物降解的机理探讨 | 第56-63页 |
| ·苯胺黑药的性质 | 第56-57页 |
| ·苯胺黑药的厌氧生物降解探讨 | 第57页 |
| ·苯胺黑药的好氧生物降解探讨 | 第57-58页 |
| ·苯胺黑药的生物降解分析试验 | 第58-63页 |
| ·微生物的培养 | 第58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58-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