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施工期混凝土时变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17-38页 |
| 2.1 时变结构体系承载机理 | 第17-18页 |
| 2.2 时变结构理论分析模型 | 第18-27页 |
| 2.2.1 弹性支撑连续梁模型(CBSS) | 第18-21页 |
| 2.2.2 基于CBSS模型的施工期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内力分析 | 第21-25页 |
| 2.2.3 经典简化分析模型 | 第25-26页 |
| 2.2.4 改进的简化分析模型 | 第26-27页 |
| 2.3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弹性板理论求解 | 第27-36页 |
| 2.3.1 弹性板的基本概念 | 第28-32页 |
| 2.3.2 支撑集中力体系下楼板挠度'w的近似解 | 第32-34页 |
| 2.3.3 楼板自重以及施工活荷载作用下弹性板挠度'w的解 | 第34-36页 |
| 2.3.4 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楼板内力的近似解 | 第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施工活荷载现场调查统计与取值 | 第38-47页 |
| 3.1 施工活荷载研究现状 | 第38-41页 |
| 3.2 调查工程简介 | 第41-42页 |
| 3.3 调查统计方法 | 第42-43页 |
| 3.4 统计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大跨度框架结构多层模板支撑体系现场实测 | 第47-69页 |
| 4.0 模板支撑体系实测研究现状 | 第47-48页 |
| 4.1 测试工程简介 | 第48页 |
| 4.2 支撑体系搭设方案 | 第48-50页 |
| 4.3 测试方案简介 | 第50-52页 |
| 4.3.1 测试区域布置 | 第50-51页 |
| 4.3.2 测点布置 | 第51-52页 |
| 4.3.3 测试仪器介绍 | 第52页 |
| 4.4 测试数据分析 | 第52-67页 |
| 4.4.1 第三层高支模架施工期立杆应力时程曲线 | 第53-56页 |
| 4.4.2 第二层高支模架施工期立杆应力时程曲线 | 第56-57页 |
| 4.4.3 第一层高支模架施工期立杆应力时程曲线 | 第57-59页 |
| 4.4.4 第一层高支模架附加立杆施工期应力时程曲线 | 第59-61页 |
| 4.4.5 立杆施工期应力时程曲线分析小结 | 第61页 |
| 4.4.6 顶墙抱柱杆施工期应力时程曲线 | 第61-63页 |
| 4.4.7 顶墙抱柱杆施工期应力时程曲线分析小结 | 第63-64页 |
| 4.4.8 支撑架立杆施工期轴力时程曲线 | 第64-67页 |
| 4.4.9 支撑架立杆施工期轴力时程曲线分析小结 | 第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5 大跨度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变体系数值模拟 | 第69-82页 |
| 5.1 有限元法 | 第69-72页 |
| 5.1.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69-71页 |
| 5.1.2 SAP分析软件简介 | 第71-72页 |
| 5.1.3 有限元模拟分析混凝土结构及模板支撑架介绍 | 第72页 |
| 5.2 混凝土框架多层模板支撑体系数值模拟分析 | 第72-75页 |
|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 5.2.2 有限元模型加载与分析 | 第73-75页 |
| 5.3 有限元模拟值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5.4 有限元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 | 第77-8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 6.1 结论 | 第82页 |
| 6.2 施工中的建议 | 第82-83页 |
| 6.3 展望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 附录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得奖项 | 第92-93页 |
| 附录二:施工期间测试照片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