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小麦条锈病研究 | 第12-15页 |
1.1.1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及防治 | 第12-13页 |
1.1.2 小麦成株抗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3 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的鉴定 | 第14页 |
1.1.4 小麦成株抗条锈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数量性状研究 | 第15-20页 |
1.2.1 QTL作图的群体 | 第16-17页 |
1.2.2 小麦遗传连锁图谱 | 第17页 |
1.2.3 分子标记 | 第17-18页 |
1.2.4 QTL定位方法 | 第18-19页 |
1.2.5 QTL与环境互作 | 第19-20页 |
1.2.6 QTL定位的统计软件 | 第20页 |
1.3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供试小麦材料及条锈菌 | 第21页 |
2.2 田间种植 | 第21页 |
2.3 条锈病成株抗性鉴定 | 第21-23页 |
2.3.1 亲本Heyne和Lakin苗期抗性鉴定 | 第21页 |
2.3.2 亲本及群体成株期抗性鉴定 | 第21-23页 |
2.4 SSR标记分析 | 第23-25页 |
2.4.1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23页 |
2.4.2 SSR多态性标记筛选 | 第23-24页 |
2.4.3 SSR多态性PCR产物的电泳分离 | 第24-25页 |
2.4.4 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PCR分离产物的银染检测 | 第25页 |
2.4.5 SSR多态性标记群体扫描 | 第25页 |
2.5 SNP标记分析 | 第25-26页 |
2.6 遗传连锁图的绘制 | 第26页 |
2.7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8 QTL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3.1 表型分析 | 第27-30页 |
3.1.1 亲本成株抗条锈性分析 | 第27-28页 |
3.1.2 RIL群体成株期条锈病抗性分析 | 第28-30页 |
3.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分析 | 第30-31页 |
3.3 抗条锈病成株抗性QTL分析 | 第31-32页 |
3.4 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 第32-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1页 |
4.1 小麦成株抗条锈指标的讨论 | 第36-37页 |
4.2 成株抗条锈QTL位点的讨论 | 第37-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