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 | 第11页 |
2.教师专业发展 | 第11-12页 |
3.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第12-13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师出现的原因 | 第13-14页 |
2.专业发展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 第14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2.实践意义 | 第15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 第15页 |
2.影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5-16页 |
3.针对现有的问题、影响因素,寻求解决策略 | 第16页 |
五、研究方法与设计思路 | 第16-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设计思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8-25页 |
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研究 | 第18-20页 |
2.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1页 |
3.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 第21-22页 |
4.幼儿教师专业的继续教育 | 第22-23页 |
5.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 第23-25页 |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 | 第25-28页 |
第三章 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査结果与分析 | 第28-46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28页 |
二、基本情况对比结果 | 第28-32页 |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结果 | 第32-37页 |
(一)非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发展的维度特征 | 第32-33页 |
(二)学前教育与非学前教育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 第33-36页 |
(三)外界支持情况比较 | 第36-37页 |
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分析与讨论 | 第37-46页 |
1.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年龄年轻化。 | 第37-38页 |
2.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职称较低。 | 第38-39页 |
3.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态度较高,但专业理想较低。 | 第39-40页 |
4.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知识结构失调。 | 第40-42页 |
5.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 第42-43页 |
6.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较强 | 第43-44页 |
7. 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明显不够。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46页 |
二、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调查结果 | 第46-51页 |
1.参加外出非学前教育专业培训 | 第46-47页 |
2.专家讲座报告 | 第47页 |
3.园际间参观观摩与交流 | 第47-48页 |
4.幼儿园教研活动 | 第48-49页 |
5.师徒结对 | 第49-50页 |
6.听课评课活动(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 | 第50-51页 |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分析与讨论 | 第51-54页 |
1.从政府层次看,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 第51-52页 |
2.从幼儿园层次,培训效果不够完美。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建议与策略 | 第54-58页 |
一、提高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任用要求。 | 第54页 |
二、加快立法,依法保障合法权益。 | 第54-55页 |
三、提供专款用于非专教师专业发展。 | 第55页 |
四、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奋斗目标。 | 第55-56页 |
五、建立新型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 | 第56-57页 |
六、建立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的俱乐部。 | 第57-58页 |
第六章 不足与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1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第61-64页 |
附录2非专业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