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式高精度红外测速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弹丸速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 1.3 国内外光幕靶技术发展概述 | 第10-16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2 红外光幕靶测速误差分析 | 第18-26页 |
| 2.1 区截装置测速系统的误差来源 | 第18-19页 |
| 2.1.1 理论误差 | 第18页 |
| 2.1.2 测量误差 | 第18-19页 |
| 2.2 影响靶距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 2.2.1 结构实现上带来的误差 | 第19页 |
| 2.2.2 人工布靶时的误差 | 第19-20页 |
| 2.2.3 靶距测量的误差 | 第20页 |
| 2.2.4 弹道散布带来的靶距误差 | 第20-21页 |
| 2.3 影响时间间隔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 2.3.1 脉冲计数法带来的测时误差 | 第21-22页 |
| 2.3.2 光幕靶光强分布的均匀性分析 | 第22-23页 |
| 2.3.3 影响提取过靶时刻的方法分析 | 第23-24页 |
| 2.4 测速综合误差分析 | 第24-25页 |
| 2.5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 3 高精度光幕靶测速关键技术研究 | 第26-41页 |
| 3.1 概述 | 第26页 |
| 3.2 光能分布均匀性及灵敏度分析 | 第26-31页 |
| 3.2.1 线光源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3.2.2 红外光幕靶光强分布研究 | 第28-30页 |
| 3.2.3 红外区截装置的改进 | 第30-31页 |
| 3.3 弹丸过靶时刻的一致性分析 | 第31-37页 |
| 3.3.1 弹丸穿过光幕的物理过程 | 第31-33页 |
| 3.3.2 互相关算法测时原理 | 第33页 |
| 3.3.3 提取弹丸过靶时刻方法的精度分析 | 第33-37页 |
| 3.4 关键技术的有效性验证 | 第37-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无线式红外测速系统设计 | 第41-64页 |
| 4.1 系统技术指标及构成 | 第41-42页 |
| 4.2 机械结构设计 | 第42-46页 |
| 4.2.1 光幕靶靶架的设计 | 第42-43页 |
| 4.2.2 狭缝光阑的设计与改进 | 第43-46页 |
| 4.3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 第46-49页 |
| 4.3.1 发光光源的设计 | 第46-47页 |
| 4.3.2 接收部分的设计 | 第47-49页 |
| 4.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49-53页 |
| 4.4.1 放大电路设计 | 第49-51页 |
| 4.4.2 信号触发电路设计 | 第51-53页 |
| 4.4.3 印制电路板抗干扰设计 | 第53页 |
| 4.5 系统后续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53-63页 |
| 4.5.1 数字滤波电路设计 | 第53-58页 |
| 4.5.2 测时及数据传输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 4.5.3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59-60页 |
| 4.5.4 无线模块选型与配置 | 第60-61页 |
| 4.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1-6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高精度红外测速系统的校准实验 | 第64-70页 |
| 5.1 校准实验的实验原理 | 第64-66页 |
| 5.2 实验现场布置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5.3 误差原因分析 | 第68-6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