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两阶段培养结合黄腐酸诱导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FXY-10产油脂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4页
    1.1 生物柴油第15-16页
        1.1.1 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第15-16页
    1.2 微藻的培养及影响微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因素第16-24页
        1.2.1 微藻的培养第16-18页
        1.2.2 影响微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因素第18-24页
    1.3 植物激素第24-27页
        1.3.1 植物激素对微藻的作用第25-26页
        1.3.2 黄腐酸第26-27页
    1.4 油脂合成的代谢途径及相关酶基因第27-31页
    1.5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31-34页
        1.5.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2-33页
        1.5.3 实验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二章 黄腐酸与两阶段联合培养对单针藻Monoraphidiunm sp.FXY-10生长、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34-4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2.1.1 主要材料第34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4-35页
        2.1.3 微藻的培养第35页
        2.1.4 黄腐酸异养-自养培养实验第35-36页
        2.1.5 生物量测量方法第36-37页
        2.1.6 微藻的富集及油脂提取第37页
        2.1.7 脂肪酸成分的分析第37-38页
        2.1.8 统计分析第38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8-40页
        2.2.1 异养培养时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FXY-10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第38-40页
    2.3 异养-自养两阶段培养,不同浓度的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 FXY-10 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第40-44页
        2.3.1 自养培养阶段黄腐酸对单针藻油脂含量的影响第40-43页
        2.3.2 自养培养阶段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FXY-10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Monoraphidium sp.FXY-10油脂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第46-63页
    3.1 材料方法第47-53页
        3.1.1 主要材料第47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7-48页
        3.1.3 微藻的培养第48页
        3.1.4 酶基因的引物设计第48页
        3.1.5 Trizol法提取单针藻中的总RNA第48-49页
        3.1.6 合成及验证cDNA第49-50页
        3.1.7 油脂合成相关酶基因accD、me、gpat、dgat1、kasⅢ、rbcL、pepc的克隆第50-51页
        3.1.8 克隆酶基因PCR产物胶回收、连接及转化第51-52页
        3.1.9 克隆基因片段的鉴定及进化树分析第52-53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3.2.1 accD、me、gpat、dgat1、kasⅢ、rbcL、pepc基因的克隆第53-54页
        3.2.2 克隆基因片段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第54-61页
    3.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黄腐酸对单针藻Monoraphidium sp. FXY-10油脂合成分子机理及酶活的研究第63-91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4-76页
        4.1.1 主要材料第64页
        4.1.2 主要仪器第64-65页
        4.1.3 微藻的培养第65页
        4.1.4 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测定方法第65页
        4.1.5 活性氧(ROS)的测定方法第65页
        4.1.6 叶绿素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第65-68页
        4.1.7 中性脂、糖脂和磷脂的分离第68页
        4.1.8 总RNA的提取以及cDNA的合成第68页
        4.1.9 荧光定量引物的设计及荧光定量PCR第68-70页
        4.1.10 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方法第70-71页
        4.1.11 MEase、PEPCase和ACCase活性的测定方法第71-76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89页
        4.2.1 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FXY-10生理和生化的影响第76-81页
        4.2.2 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FXY-10油脂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第81-83页
        4.2.3 荧光定量引物验证结果第83页
        4.2.4 黄腐酸对Monoraphidium sp.FXY-10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83-87页
        4.2.5 基因表达与油脂合成的相关性分析第87-88页
        4.2.6 Monoraphidium sp.FXY-10油脂合成及关键酶的活性第88-89页
    4.3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91-95页
    5.1 结论第91-93页
    5.2 创新点第93-94页
    5.3 展望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0页
附录B第110-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汝阳梅花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品质评价研究
下一篇:不同地域传统腊肉差异性分析及静态变压腌制工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