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4页 |
1.1 多酸化学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1.1.1 多酸化学的发展史 | 第8页 |
1.1.2 多酸的合成方法 | 第8-9页 |
1.1.3 多酸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 第9页 |
1.2 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1.2.1 基于Keggin型多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2 基于Dawson型多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 有机配体原位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选题目的和依据 | 第19-20页 |
1.5 实验试剂和测试手段 | 第20-21页 |
1.5.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1.5.2 测试手段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基于BW_(12)多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24-47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化合物 1-3 的合成 | 第25页 |
2.2.1 [H_2bimb]_(1.5)[Co(bimb)_(1.5)(H_2O)(BW_(12)O_(40))] ·4H_2O (1)的合成 | 第25页 |
2.2.2 [H_2bimb]_(1.5)[Ni(bimb)_(1.5)(H_2O)(BW_(12)O_(40))] ·4H_2O (2)的合成 | 第25页 |
2.2.3 K[H_2bimb][Cu(bimb)(BW_(12)O_(40))] ·2H_2O (3)的合成 | 第25页 |
2.3 晶体结构分析 | 第25-34页 |
2.3.1 单晶X-ray结构分析和讨论 | 第25-29页 |
2.3.2 配合物1和 2 的晶体结构 | 第29-32页 |
2.3.3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 | 第32-34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2.4.1 配合物 1,2 和3的表征 | 第34-37页 |
2.4.2 化合物 1-3 的光催化性质 | 第37-39页 |
2.4.3 化合物 1-3 的电化学性质 | 第39-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第三章 基于P_2W_(18)多酸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47-57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化合物4的合成 | 第47-48页 |
3.2.1 H_2[Ni(bimb)_2(bimbp)_(0.5)(H_2O)_2][P_2W_(18)O_(62)]0.5·3H_2O的合成 | 第47-48页 |
3.3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8-52页 |
3.3.1 单晶X-ray结构分析和讨论 | 第48-50页 |
3.3.2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 | 第50-5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2-54页 |
3.4.1 有机配体bimb的原位反应 | 第52-53页 |
3.4.2 化合物4的表征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