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3-31页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8页 |
1.1.1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1.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1.1.3 麻醉方法 | 第14页 |
1.1.4 液体治疗方案 | 第14-15页 |
1.1.5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15-16页 |
1.1.6 主要仪器 | 第16-17页 |
1.1.7 数据统计处理 | 第17页 |
1.1.8 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1.2 结果 | 第18-21页 |
1.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的比较 | 第18页 |
1.2.2 两组围术期和术后 24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第18-19页 |
1.2.3 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液体出入量、排气及住院时间 | 第19页 |
1.2.4 两组围术期血气中的电解质、甘丙肽、NT-3 变化 | 第19-20页 |
1.2.5 两组术后3天电解质、失液补液情况 | 第20-21页 |
1.3 讨论 | 第21-27页 |
1.3.1 血容量与心脏前负荷 | 第21-22页 |
1.3.2 胃肠道肿瘤手术的容量变化 | 第22-23页 |
1.3.3 GDFT对胃肠道肿瘤手术组织灌注的影响 | 第23-24页 |
1.3.4 GDFT对电解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5 神经营养因子-3、甘丙肽对胃肠道的影响 | 第25-26页 |
1.3.6 GDFT对胃肠道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 | 第26页 |
1.3.7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2章 综述 老年胃肠道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 | 第31-46页 |
2.1 胃肠道病理生理特点 | 第31-32页 |
2.2 围术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对胃肠道功能障碍 | 第32-33页 |
2.3 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2.3.1 肠鸣音 | 第33页 |
2.3.2 肛门排气时间 | 第33-34页 |
2.3.3 排便时间 | 第34页 |
2.4 腹部外科液体治疗的问题 | 第34-36页 |
2.4.1 晶体液与胶体液 | 第34-35页 |
2.4.2 液体治疗量的控制 | 第35-36页 |
2.5 腹部手术液体管理现状 | 第36-37页 |
2.6 液体治疗的监测和指标 | 第37-38页 |
2.6.1 FloTrac/Vigileo监测 | 第37-38页 |
2.6.2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监测指标 | 第38页 |
2.7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应用策略和对脏器功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2.8 GDT临床应用 | 第39-40页 |
2.9 液体治疗面临的难题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录A 调查表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