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区域限批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区域限批概念的研究第12-13页
        1.3.2 区域限批性质的研究第13页
        1.3.3 区域限批制度构建的研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难点第15-16页
        1.5.1 研究方法第15页
        1.5.2 研究的难点第15-16页
第2章 区域限批制度的概述第16-27页
    2.1 区域限批的含义第16-17页
    2.2 区域限批制度的缘起第17-18页
    2.3 区域限批的意义第18-21页
        2.3.1 体现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第18-19页
        2.3.2 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意识第19页
        2.3.3 促进区域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第19-20页
        2.3.4 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第20-21页
        2.3.5 促进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第21页
    2.4 区域限批制度与相关制度第21-27页
        2.4.1 区域限批制度与环境质量标准制度第21-23页
        2.4.2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第23-24页
        2.4.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24-25页
        2.4.4 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25-27页
第3章 区域限批制度运行模式的理论分析第27-31页
    3.1 行政行为双阶构造的理论第27页
    3.2 区域限批运行模式的分析第27-31页
        3.2.1 一阶行政内部的运行第28-29页
        3.2.2 二阶行政外部的运行第29-31页
第4章 我国区域限批制度的立法第31-36页
    4.1 我国区域限批制度的法律渊源第31-32页
    4.2 区域限批制度的主要内容第32-36页
        4.2.1 区域限批的适用情形第32-33页
        4.2.2 区域限批的适用主体第33-34页
        4.2.3 区域限批的实施程序第34-36页
第5章 我国区域限批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5.1 区域限批制度适用情形的问题第36-38页
    5.2 区域限批制度适用主体的问题第38页
    5.3 区域限批制度实施程序的问题第38-40页
        5.3.1 区域限批缺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不足第39页
        5.3.2 区域限批缺乏法律救济途径第39-40页
第6章 我国区域限批制度的完善第40-44页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40-41页
    6.2 合理配置相关主体的职权第41-42页
    6.3 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第42-43页
    6.4 赋予相对方程序性救济权利第43-44页
第7章 结语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我国大陆遗产税开征条件及税制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