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二次分离旋流器分离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旋流器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2.1 井下油水分离器国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井下油水分离器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3 井下油水分离器的优点 | 第14页 |
1.3 对旋流器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一体化二次分离旋流器数值模拟分析 | 第17-31页 |
2.1 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17-22页 |
2.1.1 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1.2 一体化二次分离原理 | 第18-19页 |
2.1.3 初始模型基本尺寸确定 | 第19-22页 |
2.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22-25页 |
2.2.1 湍流模型选取 | 第22-24页 |
2.2.2 多相流模型选取 | 第24-25页 |
2.3 物性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2.3.1 介质物性参数 | 第25页 |
2.3.2 边界条件及求解控制参数设定 | 第25-26页 |
2.4 网格划分独立性检验 | 第26-28页 |
2.5 初始模型速度场分布规律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正交法优化旋流器结构参数 | 第31-42页 |
3.1 基于正交法对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初步优化 | 第31-36页 |
3.1.1 正交设计方案 | 第31页 |
3.1.2 正交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3.2 基于正交法对其他结构参数进行优选 | 第36-41页 |
3.2.1 正交设计方案 | 第36-37页 |
3.2.2 正交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3.2.3 两种旋流器的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分离特性对比分析 | 第42-53页 |
4.1 旋流器结构优选效果分析 | 第42-46页 |
4.1.1 旋流器优选前后分离效果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4.1.2 优选结构旋流器的速度矢量分布 | 第43-45页 |
4.1.3 粒子的运动轨迹 | 第45-46页 |
4.2 操作参数对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6-52页 |
4.2.1 分流比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2 处理量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