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城市水体生态修复对沉积物重金属转化和生物富集的影响

论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1.1 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3-14页
    1.2 重金属污染来源第14-15页
    1.3 水体中重金属的行为第15-16页
    1.4 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第16-19页
        1.4.1 物理修复第16-17页
        1.4.2 化学修复第17页
        1.4.3 生物修复第17-19页
    1.5 植物生长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第19页
    1.6 底栖动物活动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第19-20页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1.7.1 研究内容第20页
        1.7.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研究对象概况和研究方法第21-29页
    2.1 研究对象概况第21-22页
    2.2 样点布设第22-23页
    2.3 研究方法第23-28页
        2.3.1 样点采集与处理第23-24页
        2.3.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2.3.3 重金属含量及形态测定方法第26-28页
    2.4 数据分析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6页
    3.1 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的分布情况第29-30页
        3.1.1 沉积物理化性质第29页
        3.1.2 沉水植物分布情况第29-30页
        3.1.3 底栖动物分布情况第30页
    3.2 重金属含量分布以及形态研究第30-36页
        3.2.1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第30-32页
        3.2.2 银锄湖、丽娃河和曹杨环浜沉积物中Pb形态分析第32-33页
        3.2.3 银锄湖、丽娃河和曹杨环浜沉积物间隙水中Pb含量第33页
        3.2.4 丽娃河和曹杨环浜沉水植物体内总铅和总汞含量第33-34页
        3.2.5 丽娃河和曹杨环浜底栖动物体内Pb和Hg含量第34-36页
    3.3 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36-41页
        3.3.1 沉积物重金属与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第36-38页
        3.3.2 沉水植物重金属之间以及与沉积物、水体和沉水植物基本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8-39页
        3.3.3 底栖动物重金属与沉积物、水体和沉水植物基本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3.4 沉积物、沉水植物以及底栖动物重金属间的相关性第41-46页
        3.4.1 银锄湖沉积物重金属以及间隙水间的相关性第41-42页
        3.4.2 丽娃河沉积物铅形态、沉水植物、底栖动物以及间隙水中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第42-46页
第四章 讨论第46-55页
    4.1 重金属分布情况第46-53页
        4.1.1 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以及与沉积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46-48页
        4.1.2 间隙水重金属分布以及其与沉积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48-49页
        4.1.3 沉积物铅形态分布以及其与沉积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49-50页
        4.1.4 沉水植物重金属分布以及其与沉积物、沉水植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50-51页
        4.1.5 沉水植物重金属分布与沉积物、沉水植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51-52页
        4.1.6 底栖动物重金属分布以及其与沉积物、沉水植物、水体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第52-53页
    4.2 沉积物、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重金属间相关性第53-55页
第五章 总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流行病学及分层贝叶斯模型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双流CNN的异常行为分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