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 第12-14页 |
1.2.2 连续倒塌数值模拟 | 第14-15页 |
1.2.3 连续倒塌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结构抗连续倒塌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结构连续倒塌概念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相关规范 | 第19-21页 |
2.3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概念设计 | 第22页 |
2.3.2 拆除构件法 | 第22-23页 |
2.3.3 拉结强度法 | 第23-24页 |
2.3.4 关键构件法 | 第24页 |
2.4 动力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框架-剪力墙结构连续倒塌动力响应分析 | 第27-54页 |
3.1 分析模型与计算参数 | 第27-29页 |
3.1.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27页 |
3.1.2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3.1.3 分析平台及单元模型 | 第28-29页 |
3.2 失效工况 | 第29-30页 |
3.3 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3.3.1 线性动力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判别准则 | 第31-32页 |
3.4 框架部分失效工况分析 | 第32-46页 |
3.4.1 工况 1-首层角柱失效 | 第32-33页 |
3.4.2 工况 2-首层长边中柱失效 | 第33-35页 |
3.4.3 工况 3-首层内部中柱失效 | 第35-38页 |
3.4.4 同一楼层不同位置柱失效分析 | 第38-39页 |
3.4.5 不同楼层同一位置柱失效分析 | 第39-44页 |
3.4.6 各工况下不同楼层梁端内力分析 | 第44-46页 |
3.5 剪力墙部分失效工况分析 | 第46-52页 |
3.5.1 工况 7-一字型剪力墙失效 | 第46-48页 |
3.5.2 工况 8-L型剪力墙失效 | 第48-49页 |
3.5.3 同一楼层不同类型剪力墙失效分析 | 第49-50页 |
3.5.4 不同楼层同一位置剪力墙失效分析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基于Pushdown法的连续倒塌受力机制分析 | 第54-66页 |
4.1 Pushdown分析理论 | 第54-55页 |
4.2 不同构件失效后结构倒塌机制分析 | 第55-61页 |
4.2.1 角柱失效 | 第55-57页 |
4.2.2 长边中柱失效 | 第57-58页 |
4.2.3 内部中柱失效 | 第58-60页 |
4.2.4 一字型剪力墙失效 | 第60-61页 |
4.3 结构抗力分析 | 第61-63页 |
4.3.1 同一位置不同楼层构件失效抗力分析 | 第61-62页 |
4.3.2 不同位置同一楼层构件失效抗力分析 | 第62-63页 |
4.4 不同构件失效后结构延性分析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防止结构连续倒塌措施及效果评价 | 第66-74页 |
5.1 控制突发事件 | 第66页 |
5.2 防止连续倒塌的建筑措施 | 第66-67页 |
5.3 防止连续倒塌的结构措施 | 第67-70页 |
5.3.1 一般特点 | 第67-68页 |
5.3.2 竖向承重构件加固 | 第68-69页 |
5.3.3 受弯构件加固 | 第69-70页 |
5.4 框架-剪力墙结构连续倒塌的改造方案与效果评价 | 第70-73页 |
5.4.1 屋面增加钢桁架分析模型 | 第70-71页 |
5.4.2 屋面增加钢桁架效果评价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