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隔震结构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能量抗震设计方法及结构损伤分析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基础隔震结构不均匀沉降的理论分析第19-23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黄土湿陷的成因第19-20页
    2.3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变形特征第20-21页
    2.4 基础隔震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区域和限值第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基础隔震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能量分析第23-38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能量方程的定义第23-26页
        3.2.1 能量类型第23-24页
        3.2.2 能量平衡微分方程 —单自由度体系第24-25页
        3.2.3 能量平衡方程 —多自由度体系第25-26页
    3.3 能量平衡微分方程的解法第26-27页
    3.4 基础隔震结构能量分析第27-37页
        3.4.1 地震动记录选取原则第27-28页
        3.4.2 有限元模型分析第28-29页
        3.4.3 基础隔震结构不均匀沉降的数值计算第29页
        3.4.4 基础隔震结构地震能量分布第29-30页
        3.4.5 地震总输入能分析第30-32页
        3.4.6 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耗能分布第32-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第38-51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结构损伤模型的确定第38-40页
    4.3 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步骤第40-41页
    4.4 地震作用下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分析第41-47页
        4.4.1 有限元模型分析第41页
        4.4.2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第41-42页
        4.4.3 结构性能水平的确定第42-43页
        4.4.4 隔震层位移损伤分析第43-44页
        4.4.5 上部结构各楼层损伤分析第44-46页
        4.4.6 结构楼层最大损伤指数分析第46-47页
    4.5 基础隔震结构易损性分析第47-50页
        4.5.1 隔震层易损性曲线分析第47-48页
        4.5.2 上部结构易损性曲线分析第48-49页
        4.5.3 整体易损性曲线分析第49-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考虑不同沉降值的基础隔震结构响应分析第51-60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IDA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第51-52页
    5.3 IDA的调幅方法及相关参数的选择第52-53页
    5.4 不均匀沉降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响应分析第53-58页
        5.4.1 隔震层位移分析第53-55页
        5.4.2 最大层间位移角分析第55-56页
        5.4.3 上部结构最大楼层损伤分析第56-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结论第60-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69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众包模式的手机基站故障诊断与性能评测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