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路试验的重载货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外重载货车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美国重载货车及其转向架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2 加拿大重载货车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澳大利亚重载货车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2.4 南非重载货车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5 俄罗斯重载货车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6 巴西重载货车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 国内重载货车发展 | 第16-17页 |
1.4 国内外重载货车转向架试验发展 | 第17-18页 |
1.5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现状 | 第18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转向架结构介绍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0-35页 |
2.1 转向架结构介绍 | 第20-21页 |
2.2 主要技术参数 | 第21-22页 |
2.3 SIMPACK多体动力学及其原理 | 第22-23页 |
2.3.1 SIMAPCK软件介绍 | 第22页 |
2.3.2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4 动力学微分方程及动力学模型 | 第23-34页 |
2.4.1 车辆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23-28页 |
2.4.2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8-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原始参数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 第35-45页 |
3.1 蛇行稳定性分析 | 第35-38页 |
3.2 曲线轨道上的性能 | 第38-44页 |
3.2.1 圆曲线性能 | 第39-42页 |
3.2.2 缓和曲线性能 | 第42-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及优化 | 第45-62页 |
4.1 直线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 | 第45-50页 |
4.1.1 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6-47页 |
4.1.2 试验问题分析 | 第47-50页 |
4.1.3 后端转向架蛇行失稳小结 | 第50页 |
4.2 曲线通过性能试验 | 第50-56页 |
4.2.1 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51-52页 |
4.2.2 试验产生问题分析 | 第52-55页 |
4.2.3 曲线通过性能不良原因 | 第55-56页 |
4.3 计算机仿真模型验证 | 第56-57页 |
4.4 优化设计方案 | 第57-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优化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77页 |
5.1 蛇行稳定性 | 第62-65页 |
5.1.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1.2 两次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5.1.3 蛇行稳定性小结 | 第65页 |
5.2 圆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 第65-70页 |
5.2.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2.2 两次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70页 |
5.2.3 圆曲线通过性能小结 | 第70页 |
5.3 缓和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 第70-75页 |
5.3.1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5.3.2 两次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5页 |
5.3.3 缓和曲线通过性能小结 | 第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