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1.1 国外土地整治研究第13页
        1.1.2 国外土地整治项目评价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20页
        1.2.1 国内土地整治研究第15-16页
        1.2.2 国内土地整治项目评价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 结论与展望第20-23页
第2章 绪论第23-35页
    2.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2.1.1 土地整治工作转型的需求第23页
        2.1.2 美丽乡村建设的需求第23-24页
        2.1.3 重庆市自身发展的需求第24页
    2.2 研究意义第24页
    2.3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4-25页
        2.3.1 研究目标第24-25页
        2.3.2 研究内容第25页
    2.4 研究区概况及技术路线第25-35页
        2.4.1 研究区概况第25-32页
        2.4.2 数据来源第32-33页
        2.4.3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3章 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特征第35-51页
    3.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特征第35-37页
        3.1.1 数据处理与方法第35页
        3.1.2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3.2 田间道路工程布局特征第37-44页
        3.2.1 数据处理与方法第37-38页
        3.2.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3.3 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特征第44-48页
        3.3.1 数据处理与方法第44页
        3.3.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布局特征第48-49页
        3.4.1 数据处理与方法第48页
        3.4.2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3.5 小结第49-51页
第4章 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建立第51-63页
    4.1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第51-52页
    4.2 土地整治生态适宜性评价现有的指标体系评述第52-54页
    4.3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4-59页
        4.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54页
        4.3.2 指标体系构建第54-55页
        4.3.3 评价指标的说明第55-59页
    4.4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第59-63页
        4.4.1 评价指标量化第59页
        4.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9-60页
        4.4.3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第60-63页
第5章 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第63-73页
    5.1 土地整治工程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权重确定第63-65页
    5.2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第65-69页
    5.3 评价结果分析第69-71页
        5.3.1 涪陵龙潭土地整治项目第70页
        5.3.2 垫江普顺土地整治项目第70-71页
        5.3.3 石柱三河土地整治项目第71页
    5.4 讨论第71-7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7页
    6.1 结论第73-74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74-77页
        6.2.1 研究的不足第74-75页
        6.2.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QY汽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
下一篇:个税再分配效应的测量及对城镇居民的调节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