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基于母岩特性的机制砂性能及对水泥浆体流变性影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1.1 天然砂匮乏第12-13页
        1.1.2 现行标准的制约第13页
        1.1.3 研究多局限于石灰岩或单一岩性的机制砂第13页
        1.1.4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作用机理及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第13-14页
        1.1.5 没有形成适合机制砂特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9页
        1.3.1 机制砂的特性第15页
        1.3.2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15-19页
        1.3.3 机制砂中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及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第19-24页
        1.3.4 混凝土流变学研究现状第24-29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和特色及创新点第29-34页
        1.4.1 研究目标第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3 技术路线第30-32页
        1.4.4 特色及创新点第32-34页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第34-56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34-40页
        2.1.1 水泥第34页
        2.1.2 母岩第34-36页
        2.1.3 机制砂第36-37页
        2.1.4 聚羧酸减水剂第37-38页
        2.1.5 石粉第38-39页
        2.1.6 泥粉第39-40页
    2.2 试验方法第40-56页
        2.2.1 母岩特性试验方法第40-43页
        2.2.2 机制砂特性试验方法第43-50页
        2.2.3 水泥主要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50-51页
        2.2.4 石粉、泥粉特性试验方法第51-52页
        2.2.5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第52页
        2.2.6 水泥净浆、砂浆流变性能试验方法第52-54页
        2.2.7 微观试验第54-56页
第3章 母岩及机制砂特性测试结果与分析第56-74页
    3.1 母岩性能测试与分析第56-59页
        3.1.1 抗压强度第56-57页
        3.1.2 抗折强度第57页
        3.1.3 表面硬度第57-58页
        3.1.4 碎石压碎指标值第58页
        3.1.5 碎石颗粒级配第58-59页
    3.2 不同岩性母岩所制备机制砂的性能测试与分析第59-72页
        3.2.1 砂颗粒级配第59-62页
        3.2.2 砂压碎指标值第62页
        3.2.3 砂比表面积第62页
        3.2.4 机制砂密度第62-63页
        3.2.5 机制砂MB值、石粉、泥块含量第63-64页
        3.2.6 机制砂的棱角性第64页
        3.2.7 机制砂颗粒形貌及细度第64-72页
    3.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3.3.1 母岩特性第72页
        3.3.2 母岩所制备的机制砂特性第72-73页
        3.3.3 母岩特性与母岩所制备的机制砂特性间的关系第73-74页
第4章 水泥浆体流变性能试验与分析第74-150页
    4.1 试验方案第74-84页
        4.1.1 水泥浆体配合设计及各种材料用量第74-84页
    4.2 聚羧酸减水剂助剂的选择第84-85页
    4.3 石粉、泥粉特性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影响研究第85-123页
        4.3.1 石粉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第85-86页
        4.3.2 石粉粒径(<0.075 mm)颗粒激光粒度分布第86-87页
        4.3.3 四种石粉粒径(<0.075 mm)颗粒SEM测试第87页
        4.3.4 泥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第87-88页
        4.3.5 泥粉结构特点第88-89页
        4.3.6 泥粉粒径(<0.075 mm)激光粒度分布第89-90页
        4.3.7 泥粉粒径(<0.075 mm)SEM测试第90页
        4.3.8 石粉、泥粉特性参数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第90-96页
        4.3.9 水泥净浆流变曲线Bingham模型拟合第96-113页
        4.3.10 石粉、泥粉特性参数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影响的分析第113-123页
    4.4 石粉、泥粉特性参数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23-141页
        4.4.1 石粉、泥粉水泥砂浆流变曲线binghan模型拟合第123-137页
        4.4.2 掺石粉时水泥砂浆流变参数分析第137-139页
        4.4.3 掺泥粉时水泥砂浆流变参数分析第139-141页
    4.5 机制砂特性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41-142页
        4.5.1 棱角性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41页
        4.5.2 细度模数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41-142页
        4.5.3 颗粒形貌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42页
        4.5.4 机制砂MB值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第142页
    4.6 泥粉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浆体流变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第142-147页
        4.6.1 红外光谱测试(IR)第142-143页
        4.6.2 水泥浆体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143-145页
        4.6.3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测试第145-146页
        4.6.4 泥粉层间距的测试第146-147页
    4.7 本章结论第147-150页
第5章 结论第150-152页
    5.1 母岩特性与机制砂特性间关系第150页
    5.2 机制砂特性与水泥浆体流变参数间的关系第150页
    5.3 石粉特性参数与水泥浆体流变参数间的关系第150-151页
    5.4 泥粉特性参数与水泥浆体流变参数间的关系第151页
    5.5 制砂工艺第151页
    5.6 聚羧酸减水剂研发启示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场处理对长周期结构增强Mg-Y-Cu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铰接式电动轮自卸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