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分析--以慈星股份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1章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8-12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8-9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9-12页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本文的贡献和不足之处第14-15页
        1.4.1 本文的贡献第14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相关概念第15-16页
        2.1.1IPO概念第15页
        2.1.2 创业板概念第15-16页
    2.2 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2.2.1 盈余管理理论第16-17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17页
        2.2.3 行为金融理论第17-19页
第3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19-24页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现状第19-20页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第20-24页
        3.2.1 上市前的盈余管理第20-21页
        3.2.2 筹资规模及募集资金使用不合理第21页
        3.2.3 股权集中度高,制衡度低第21-23页
        3.2.4 外部机构监管体系不完善第23-24页
第4章 慈星股份上市前后业绩变化分析第24-33页
    4.1 慈星股份基本介绍第24-27页
        4.1.1 慈星股份简介第24页
        4.1.2 上市前后股权结构第24-25页
        4.1.3 公司产品销售模式及付款方式第25-27页
    4.2 成长能力指标分析第27-28页
    4.3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第28-30页
        4.3.1 销售利润率第28-29页
        4.3.2 每股利润第29-30页
    4.4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第30-33页
        4.4.1 资产周转天数第30-31页
        4.4.2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第31-33页
第5章 慈星股份上市前后业绩变脸的原因分析第33-43页
    5.1 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第33-37页
    5.2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过低第37-40页
    5.3 保荐机构在其位未尽其职第40-41页
    5.4“家族式”企业股权结构过于集中第41-43页
第6章 缓解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措施第43-48页
    6.1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第43-44页
        6.1.1 增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治理第43页
        6.1.2 提高IPO前的审计质量水平第43-44页
        6.1.3 加强IPO过度盈余管理的惩戒力度第44页
    6.2 提高创业板IPO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第44-45页
        6.2.1 加强对募集资金的审批监管第44页
        6.2.2 改革完善创业板IPO发行制度第44-45页
    6.3 加强保荐机构责任第45-46页
        6.3.1 加强保荐机构在IPO中的责任第45页
        6.3.2 加强保荐机构在IPO后的持续督导责任第45-46页
    6.4 完善公司股权结构,加强内部监督第46-48页
        6.4.1 合理调整创业板公司股权集中度第46页
        6.4.2 加强公司内部监督控制第46-48页
第7章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igla在尼罗罗非鱼卵巢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气环境PM2.5污染及其对室内环境影响的实测与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