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应力条件下软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技术 | 第9-10页 |
1.2.2 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 第10页 |
1.2.3 软岩及大变形隧道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7-24页 |
2.1 堡镇隧道工程简介 | 第17页 |
2.2 工程地质情况 | 第17-20页 |
2.2.1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2.2.2 地质结构 | 第18-20页 |
2.3 水文地质情况 | 第20-21页 |
2.4 工程特点 | 第21-24页 |
2.4.1 地质条件 | 第21-22页 |
2.4.2 围岩等级 | 第22页 |
2.4.3 施工难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隧道复杂地应力分析 | 第24-35页 |
3.1 隧址区域地应力测试与分析 | 第24-26页 |
3.1.1 地应力测试 | 第24页 |
3.1.2 地应力特征 | 第24-25页 |
3.1.3 隧道施工期地质灾害预测 | 第25-26页 |
3.2 隧址初始地应力模拟分析 | 第26-31页 |
3.2.1 地应力拟合模型建立 | 第26页 |
3.2.2 计算参数选取 | 第26-28页 |
3.2.3 计算工况 | 第28页 |
3.2.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3 隧道围岩应力应变特性试验分析 | 第31-34页 |
3.3.1 试验设备 | 第31页 |
3.3.2 试样选取与制备 | 第31-32页 |
3.3.3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复杂地应力隧道施工变形监测 | 第35-55页 |
4.1 测试项目及断面布置 | 第35-36页 |
4.1.1 测试项目 | 第35页 |
4.1.2 测试断面布置 | 第35-36页 |
4.2 测试方法及频率 | 第36-37页 |
4.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37-53页 |
4.3.1 砂质页岩顺层地段 | 第37-43页 |
4.3.2 炭质页岩贫水地段 | 第43-47页 |
4.3.3 炭质页岩富水地段 | 第47-50页 |
4.3.4 混凝土衬砌应力监测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复杂地质应力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 第55-84页 |
5.1 总体思路及方案 | 第55页 |
5.1.1 施工作业面划分 | 第55页 |
5.1.2 施工难点及对策 | 第55页 |
5.2 一般地段施工 | 第55-57页 |
5.3 高地应力地段施工 | 第57-66页 |
5.3.1 支护结构优化 | 第57-60页 |
5.3.3 施工工序优化 | 第60-62页 |
5.3.4 二次衬砌时机及参数优化 | 第62页 |
5.3.5 仰拱施工工艺优化 | 第62-66页 |
5.4 隧道施工通风技术 | 第66-75页 |
5.4.1 通风特点 | 第66页 |
5.4.2 通风技术分析 | 第66页 |
5.4.3 方案选择 | 第66-70页 |
5.4.4 洞内降尘措施 | 第70-71页 |
5.4.5 通风设备配套 | 第71-72页 |
5.4.6 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 | 第72-74页 |
5.4.7 通风安装及管理 | 第74-75页 |
5.4.8 通风效果检验 | 第75页 |
5.5 快速施工机械化配套优化 | 第75-80页 |
5.5.1 机械化选型配套的特点 | 第75-76页 |
5.5.2 运输方式的选择 | 第76页 |
5.5.3 机械化配置 | 第76-80页 |
5.5.4 施工运输规划 | 第80页 |
5.6 施工标准化管理 | 第80-83页 |
5.6.1 作业时间管理 | 第80-82页 |
5.6.2 工序制度化管理 | 第82-8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