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活动断层地震粘滑错动响应分析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12页 |
1.2 通过活动断层隧道的地震错动破坏的工程实例 | 第12页 |
1.3 通过活断层隧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 ABAQUS动力时程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2.1.1 ABAQUS动力时程优点 | 第16页 |
2.1.2 显式时间积分算法 | 第16-17页 |
2.2 摩尔库仑破坏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跨断层地铁隧道错动响应三维数值模拟 | 第19-56页 |
3.1 不同断层错动方向对比 | 第19-23页 |
3.1.1 隧道模型的建立与参数 | 第19-20页 |
3.1.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0-23页 |
3.2 不同影响因素下正断层错动破坏规律研究 | 第23-54页 |
3.2.1 不同断层错动量破坏规律研究 | 第23-34页 |
3.2.2 不同断层宽度的隧道破坏规律研究 | 第34-42页 |
3.2.3 不同围岩隧道的破坏规律研究 | 第42-48页 |
3.2.4 不同埋深隧道的破坏规律研究 | 第48-54页 |
3.3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通过活动断层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6-69页 |
4.1 数值模拟计算条件 | 第56-60页 |
4.1.1 人工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4.1.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7页 |
4.1.3 计算模型网格尺寸与滤波 | 第57-58页 |
4.1.4 地震波基线校正 | 第58-60页 |
4.1.5 阻尼的设定 | 第60页 |
4.2 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4.3 地震响应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4.3.1 横向位移分析 | 第61-62页 |
4.3.2 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4.3.3 剪应力分析 | 第63-64页 |
4.3.4 塑性应变变化分析 | 第64-65页 |
4.4 地震惯性力和位移错动损害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4.4.1 模型建立及计算参数 | 第65-67页 |
4.4.2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7页 |
4.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隧道通过活动断层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 第69-86页 |
5.1 抗震与减震措施 | 第69-72页 |
5.1.1 抗震设计 | 第70页 |
5.1.2 减震设计 | 第70-71页 |
5.1.3 抗错断设计 | 第71-72页 |
5.2 节段缝的抗震效益分析 | 第72-80页 |
5.2.1 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 | 第73-74页 |
5.2.2 最大主应力分析 | 第74-76页 |
5.2.3 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76-77页 |
5.2.4 剪应力分析 | 第77-79页 |
5.2.5 应变分析 | 第79-80页 |
5.3 影响区加强二次衬砌效应分析 | 第80-84页 |
5.3.1 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 | 第80-81页 |
5.3.2 最大主应力分析 | 第81-82页 |
5.3.3 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82-83页 |
5.3.4 剪应力分析 | 第83-84页 |
5.3.5 等效塑性应变分析 | 第84页 |
5.4 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