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青年责任教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3页
        1.1.2 选题意义第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概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2 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第2章 责任释义第19-35页
    2.1 责任的含义与特征第19-27页
        2.1.1 责任的含义第19-24页
        2.1.2 责任的特征第24-27页
    2.2 责任的价值和类型第27-35页
        2.2.1 责任的价值第28-29页
        2.2.2 责任的类型第29-35页
第3章 青年与责任教育第35-49页
    3.1 青年及其特点第35-41页
        3.1.1 青年的概念及年龄限界第35-40页
        3.1.2 青年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第40页
        3.1.3 青年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第40-41页
    3.2 青年责任教育第41-49页
        3.2.1 青年责任教育的含义第41-43页
        3.2.2 青年责任教育的要素第43-45页
        3.2.3 青年责任教育的重要意义第45-49页
第4章 青年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第49-66页
    4.1 青年责任教育的理论基础第49-56页
        4.1.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责任观第49-54页
        4.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青年及青年教育的思想第54-56页
    4.2 青年责任教育的思想资源第56-66页
        4.2.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责任及责任教育思想第56-62页
        4.2.2 当代西方国家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第62-66页
第5章 青年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原则第66-79页
    5.1 青年责任教育的目标第66-68页
        5.1.1 提高责任认知第66-67页
        5.1.2 涵育责任情感第67页
        5.1.3 磨练责任意志第67页
        5.1.4 养成责任行为第67-68页
    5.2 青年责任教育的内容第68-74页
        5.2.1 对自身和家庭的责任第68-69页
        5.2.2 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第69-71页
        5.2.3 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第71-73页
        5.2.4 对人类和自然的责任第73-74页
    5.3 青年责任教育的原则第74-79页
        5.3.1 调动和激发青年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74-75页
        5.3.2 区分青年的年龄层次和教育阶段分层教育第75-76页
        5.3.3 针对青年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思想状况第76页
        5.3.4 贴近青年学习成长发展的现实生活第76-77页
        5.3.5 遵循青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第77-79页
第6章 青年责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79-91页
    6.1 青年责任教育的途径第79-85页
        6.1.1 注重家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第79-80页
        6.1.2 突出学校教育,打造青年责任教育的主阵地第80-81页
        6.1.3 强化单位教育,实现青年责任教育工作常态化第81-82页
        6.1.4 重视社区教育,拓展青年责任教育的实践空间第82-83页
        6.1.5 夯实社会教育,构筑青年责任教育的联动机制第83页
        6.1.6 完善自我教育,开启青年责任人格养成的总阀门第83-85页
    6.2 青年责任教育的方法第85-91页
        6.2.1 晓之以理,突出科学理论的引领第85-86页
        6.2.2 陶之以情,重视情感氛围的熏染第86-87页
        6.2.3 实践锻炼,注重社会实践的磨砺第87-88页
        6.2.4 榜样示范,发挥模范典型的力量第88-89页
        6.2.5 奖罚相济,强化表扬惩罚的激励第89-91页
第7章 青年责任教育的组织机制及环境建设第91-99页
    7.1 青年责任教育的组织机制建设第91-94页
        7.1.1 加强和完善党对青年责任教育的领导第91-92页
        7.1.2 构筑全方位的青年责任教育网络体系第92-93页
        7.1.3 充分发挥青年组织在责任教育中的作用第93-94页
    7.2 青年责任教育的环境建设第94-99页
        7.2.1 思想道德环境建设第94-96页
        7.2.2 政策法治环境建设第96-97页
        7.2.3 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第97-99页
结语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研究
下一篇:右归丸加减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