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2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宇宙线缪子散射成像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1.2.1 缪子散射成像原理 | 第10-13页 |
1.2.2 常规缪子散射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引入缪子能量信息的散射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引入缪子能量的缪子散射成像理论研究 | 第22-48页 |
2.1 材料辐射长度与材料鉴别能力 | 第22-24页 |
2.1.1 辐射长度重建与缪子能量的关系 | 第22-23页 |
2.1.2 材料鉴别能力 | 第23-24页 |
2.2 缪子散射成像材料鉴别能力的物理极限 | 第24-28页 |
2.2.1 辐射长度重建极限分析 | 第24-27页 |
2.2.2 缪子散射成像方法的极限材料鉴别能力 | 第27-28页 |
2.3 引入缪子能量分段的散射成像方法研究 | 第28-35页 |
2.3.1 引入能量分段的散射成像方法 | 第28-31页 |
2.3.2 引入能量分段的散射成像方法的性能分析 | 第31-35页 |
2.4 引入能量信息的缪子散射成像方法模拟分析 | 第35-47页 |
2.4.1 能量信息对材料辐射长度重建不确定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2 引入能量信息对材料鉴别能力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3 能量测量不确定度对材料鉴别的影响 | 第41-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缪子散射成像中飞行时间能量测量方法研究 | 第48-70页 |
3.1 基于MPRC探测器的缪子径迹重建方法研究 | 第48-55页 |
3.1.1MPRC探测器结构与原理概述 | 第48-49页 |
3.1.2 基于MPRC探测器的缪子径迹重建方法研究 | 第49-55页 |
3.2 基于MPRC探测器的飞行时间法法缪子能量测量研究 | 第55-63页 |
3.2.1 飞行时间法原理 | 第56-57页 |
3.2.2 飞行时间法缪子能量测量精度分析 | 第57-58页 |
3.2.3 多层飞行时间能量测量方法研究 | 第58-63页 |
3.3 基于飞行时间法的缪子能量分段方法研究 | 第63-68页 |
3.3.1 缪子事例数对能量分段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2 飞行时间系统时间分辨率对能量分段的影响 | 第65-67页 |
3.3.3 探测器数目对能量分段的影响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飞行时间法缪子能量测量及分段实验 | 第70-84页 |
4.1 飞行时间法实验方案设计 | 第70-73页 |
4.1.1 MRPC探测器设计 | 第70-71页 |
4.1.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4.2 探测器性能参数测量 | 第73-76页 |
4.2.1 MRPC探测器效率测量 | 第73-75页 |
4.2.2 MRPC探测器的时间分辨率测量 | 第75-76页 |
4.3 缪子能量测量及分段 | 第76-83页 |
4.3.1 飞行时间系统传输延迟校正 | 第78-82页 |
4.3.2 基于飞行时间法的缪子能量分段 | 第82-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引入能量测量的缪子散射成像实验研究 | 第84-101页 |
5.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84-87页 |
5.1.1 缪子散射成像TUMUTY实验平台简介 | 第84页 |
5.1.2 实验系统设计与参数 | 第84-86页 |
5.1.3 检测模型 | 第86-87页 |
5.2 实验理论预期分析与讨论 | 第87-92页 |
5.2.1 蒙卡建模与成像结果 | 第87-88页 |
5.2.2 引入飞行时间法能量分段的材料鉴别能力分析 | 第88-92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2-99页 |
5.3.1 径迹重建结果 | 第92-94页 |
5.3.2 能量测量与分段结果 | 第94-95页 |
5.3.3 材料鉴别性能分析 | 第95-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6.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01-102页 |
6.2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致谢 | 第111-11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