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8-9页 |
一、检调对接中轻微犯罪刑事和解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内涵 | 第9-11页 |
二、检调对接中轻微犯罪刑事和解的法理基础 | 第11-16页 |
(一) 恢复正义理论 | 第11-12页 |
(二) 平衡理论 | 第12-13页 |
(三) 契约理论 | 第13-15页 |
(四) 基本评价 | 第15-16页 |
三、检调对接中轻微犯罪刑事和解案件的类型及其特点 | 第16-24页 |
(一) 轻微交通肇事案件 | 第18-19页 |
(二)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案件 | 第19-21页 |
(三) 法定刑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校生、老年人犯罪 | 第21-23页 |
(四) 亲友、邻里、同事之间因纠纷引发的案件 | 第23-24页 |
四、检调对接中轻微犯罪刑事和解的操作类型 | 第24-26页 |
五、检调对接中轻微犯罪刑事和解的实效 | 第26-32页 |
(一) 法律上的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1. 不予批准逮捕 | 第26-27页 |
2. 作相对不起诉决定或者建议公安机关撤回案件 | 第27页 |
3. 提出从轻、减轻的量刑建议 | 第27页 |
(二) 正负社会效应分析 | 第27-32页 |
1. 社会矛盾得以化解,和谐关系得以构建 | 第28页 |
2. 被害人的利益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 第28-29页 |
3. 有效教育、挽救加害人,防止其再犯罪 | 第29-30页 |
4. 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 | 第30页 |
5. 可能造成刑事案件处理结果的相对区别性对待 | 第30-32页 |
六、结束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