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工资增长的相关理论及述评 | 第16-20页 |
2.1 工资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2.1.1 供求均衡工资理论 | 第16-17页 |
2.1.2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 | 第17页 |
2.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2.1.4 效率工资理论 | 第18页 |
2.1.5 分享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2.2 理论述评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制造业企业工资增长的现状 | 第20-27页 |
3.1 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变动情况 | 第20-25页 |
3.1.1 我国制造业行业分类 | 第20页 |
3.1.2 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变动情况 | 第20-25页 |
3.2 我国制造业工资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25-27页 |
3.2.1 小时劳动报酬的国际比较 | 第25-26页 |
3.2.2 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 | 第26-27页 |
第4章 制造业工资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4.1 影响工资增长的外部因素 | 第27-29页 |
4.1.1 劳动力供需变化 | 第27页 |
4.1.2 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4.1.3 政策因素 | 第28-29页 |
4.2 影响工资增长的内部因素 | 第29-31页 |
4.2.1 企业劳动生产率 | 第29-30页 |
4.2.2 社会保障支出 | 第30-31页 |
第5章 供给侧改革下制造业工资变化机制实证研究 | 第31-35页 |
5.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31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5.3 协整分析及结果 | 第31-33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31-32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32-33页 |
5.4 误差修正模型(ECM) | 第33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6章 供给侧下制造业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 | 第35-39页 |
6.1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 第35-37页 |
6.1.1 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 第35-36页 |
6.1.2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宏观分类调控体系 | 第36-37页 |
6.2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 | 第37页 |
6.3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第37-38页 |
6.4 优化养老保险制度 | 第38-3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9-41页 |
7.1 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7.2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