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助行机器人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0-11页 |
1.5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助行机器人 | 第12-19页 |
2.1 助行机器人的定义及分类 | 第12页 |
2.2 助行机器人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2.2.1 移动式助行机器人 | 第12-14页 |
2.2.2 外骨骼助行机器人 | 第14-16页 |
2.2.3 智能轮椅 | 第16-17页 |
2.3 助行机器人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老年人助行机器人需求研究 | 第19-36页 |
3.1 助行机器人现状归纳分析 | 第19-20页 |
3.2 助行机器人的SET因素分析 | 第20-26页 |
3.2.1 SET因素分析法 | 第20-22页 |
3.2.2 社会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3.2.3 经济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3.2.4 科技因素分析 | 第26页 |
3.3 用户需求的获取 | 第26-30页 |
3.3.1 老年人生理心理分析 | 第26-28页 |
3.3.2 适用环境及功能分析 | 第28页 |
3.3.3 需求调研 | 第28-30页 |
3.3.4 需求调研结果 | 第30页 |
3.4 用户需求的FAHP计算排序 | 第30-34页 |
3.4.1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30-31页 |
3.4.2 FAHP模型的建立计算 | 第31-34页 |
3.5 用户需求的排序分类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关键技术的确定及工程实现 | 第36-53页 |
4.1 关键技术确定 | 第36-37页 |
4.2 支撑行走及实现技术 | 第37-45页 |
4.2.1 底盘设计 | 第37-41页 |
4.2.2 扶手设计 | 第41页 |
4.2.3 行为意图识别 | 第41-45页 |
4.3 自主跟随及实现技术 | 第45-49页 |
4.3.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 第45-46页 |
4.3.2 视觉识别 | 第46-49页 |
4.4 交流辅助及实现技术 | 第49-52页 |
4.4.1 通信协议与GPRS通信模块 | 第50-51页 |
4.4.2 智能融合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助行机器人设计实践 | 第53-65页 |
5.1 老年人助行机器人设计定位 | 第53页 |
5.2 老年人助行机器人外观设计分析 | 第53-59页 |
5.2.1 造型分析 | 第53-55页 |
5.2.2 色彩分析 | 第55-57页 |
5.2.3 材质分析 | 第57-58页 |
5.2.4 情感化设计分析 | 第58-59页 |
5.3 草图方案及其模糊评价 | 第59-62页 |
5.4 方案的人机分析与软件仿真 | 第62-6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