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3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13-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2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2-2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基于角度域导频复用的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 | 第27-53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大规模MIMO信道模型 | 第28-31页 |
2.3 小区内导频复用分析 | 第31-34页 |
2.4 鲁棒上下行多用户传输 | 第34-37页 |
2.4.1 鲁棒上行多用户检测 | 第34-35页 |
2.4.2 鲁棒下行多用户预编码 | 第35-36页 |
2.4.3 鲁棒传输上下行对偶性 | 第36-37页 |
2.5 导频调度设计 | 第37-39页 |
2.5.1 基于信道估计均方误差之和最小准则的导频调度 | 第37页 |
2.5.2 基于数据检测均方误差之和最小准则的导频调度 | 第37-39页 |
2.5.3 统计贪婪导频调度算法 | 第39页 |
2.6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2.6.1 鲁棒传输性能 | 第40-42页 |
2.6.2 贪婪导频调度算法性能 | 第42页 |
2.6.3 净频谱效率性能 | 第42-46页 |
2.7 小结 | 第46页 |
2.8 附录 | 第46-53页 |
2.8.1 引理2.1的证明 | 第46-47页 |
2.8.2 定理2.1的证明 | 第47-48页 |
2.8.3 定理2.2的证明 | 第48-49页 |
2.8.4 定理2.3的证明 | 第49-51页 |
2.8.5 引理2.2的证明 | 第51-52页 |
2.8.6 定理2.4的证明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基于角度时延域导频复用的大规模MIMO-OFDM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 第53-77页 |
3.1 引言 | 第53-55页 |
3.2 大规模MIMO-OFDM信道模型 | 第55-58页 |
3.3 基于相移可调导频的信道获取:单符号情形 | 第58-65页 |
3.3.1 单符号相移可调导频设计 | 第59页 |
3.3.2 基于相移可调导频的信道估计 | 第59-62页 |
3.3.3 基于相移可调导频的信道预测 | 第62-64页 |
3.3.4 帧结构设计 | 第64页 |
3.3.5 相移可调导频调度算法 | 第64-65页 |
3.4 基于相移可调导频的信道获取:多符号情形 | 第65-69页 |
3.5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3.6 小结 | 第72页 |
3.7 附录 | 第72-77页 |
3.7.1 式(3-6)的推导 | 第72-73页 |
3.7.2 命题3.1的证明 | 第73-75页 |
3.7.3 命题3.2的证明 | 第75-76页 |
3.7.4 命题3.3的证明 | 第76-77页 |
第四章 基于逐波束时频同步的毫米波/太赫兹大规模MIMO波束分多址传输 | 第77-103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波束域信道模型 | 第78-84页 |
4.2.1 下行波束域信道模型 | 第79-80页 |
4.2.2 下行波束域信道渐进特征 | 第80-82页 |
4.2.3 下行波束域信道近似 | 第82-83页 |
4.2.4 上行波束域信道 | 第83-84页 |
4.3 逐波束时频同步 | 第84-91页 |
4.3.1 下行传输模型 | 第84-86页 |
4.3.2 下行逐波束同步 | 第86-89页 |
4.3.3 上行逐波束同步 | 第89-90页 |
4.3.4 同步后波束域信道统计特征 | 第90-91页 |
4.4 基于逐波束同步的波束分多址传输 | 第91-95页 |
4.4.1 下行波束分多址传输 | 第91-93页 |
4.4.2 上行波束分多址传输 | 第93-95页 |
4.5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 第95-98页 |
4.6 小结 | 第98-100页 |
4.7 附录:命题4.1的证明 | 第100-10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5.1 全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第103-104页 |
5.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投递的论文 | 第115-117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与申请的专利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