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1.3.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性 | 第16-25页 |
2.1 网络舆情基本概述 | 第16-18页 |
2.1.1 网络舆情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 | 第16页 |
2.1.3 网络舆情的特点 | 第16-18页 |
2.1.4 网络舆情的发展路径 | 第18页 |
2.2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 | 第19页 |
2.2.3 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3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性 | 第20-24页 |
2.3.1 网络舆情对政府的双面影响 | 第20-23页 |
2.3.2 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意义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秦皇岛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工作现状及主要成效 | 第25-34页 |
3.1 秦皇岛市网络舆情现状 | 第25-26页 |
3.2 秦皇岛市政府应对网络危机的机构设置 | 第26-29页 |
3.2.1 机构概况 | 第26-27页 |
3.2.2 工作职责 | 第27-28页 |
3.2.3 工作机制 | 第28-29页 |
3.3 秦皇岛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工作主要成效 | 第29-33页 |
3.3.1 多渠道开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 | 第29-30页 |
3.3.2 积极建设网络问政平台 | 第30页 |
3.3.3 市长热线和市长信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第30-31页 |
3.3.4 网民留言办理件件有落实 | 第31-32页 |
3.3.5 构建网上舆情应对“一盘棋”格局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秦皇岛市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4.1 舆情危机事件回顾 | 第34-36页 |
4.2 舆情危机应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4.2.1 思想上不重视回应不及时 | 第36-37页 |
4.2.2 缺乏正确引导处置行为失当 | 第37页 |
4.2.3 重视事后应对轻视事前预防 | 第37-38页 |
4.3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思想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 | 第38-39页 |
4.3.2 监管力度不够政策法律缺失 | 第39-40页 |
4.3.3 网络信息传播中“把关人”功能弱化 | 第40页 |
4.3.4 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秦皇岛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工作的具体策略 | 第42-52页 |
5.1 树立科学的舆情危机应对理念 | 第42-45页 |
5.1.1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 第42页 |
5.1.2 积极主动融入网络 | 第42-43页 |
5.1.3 善待善用网络媒体 | 第43-44页 |
5.1.4 提高政府应对时效性 | 第44-45页 |
5.1.5 不断发展网络问政 | 第45页 |
5.2 健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 第45-48页 |
5.2.1 建立舆情危机应对监督机制 | 第45-46页 |
5.2.2 完善舆情危机应对绩效评估机制 | 第46-47页 |
5.2.3 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47-48页 |
5.3 组建专业化网络舆情危机应对队伍 | 第48-51页 |
5.3.1 完善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 | 第48-49页 |
5.3.2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意见领袖 | 第49页 |
5.3.3 建设网评员队伍 | 第49-50页 |
5.3.4 加强网民和网络媒体的自律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