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章节安排第13-15页
2 全光波长转换技术(AOWC)第15-30页
    2.1 基于高非线性光纤的AOWC第15-16页
    2.2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AOWC第16-25页
        2.2.1 基于交叉增益调制效应第16-17页
        2.2.2 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第17-19页
        2.2.3 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第19-20页
        2.2.4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第20页
        2.2.5 提高半导体光放大器增益恢复速率的方案第20-25页
    2.3 基于电吸收调制器的AOWC第25-26页
    2.4 基于半导体激光器的AOWC第26-27页
    2.5 各种类型波长转换技术的比较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量子阱能带结构及增益谱的计算第30-58页
    3.1 材料的选取第30-33页
    3.2 应变的计算第33-35页
    3.3 带边不连续性的计算第35-36页
    3.4 能级和波函数的求解第36-48页
        3.4.1 有限差分法第40-41页
        3.4.2 平面波展开法第41-43页
        3.4.3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43-45页
        3.4.4 能带结构计算结果第45-48页
    3.5 偏振相关跃迁矩阵元的计算第48-50页
    3.6 准费米能级的计算第50-52页
        3.6.1 导带准费米能级的计算第50-51页
        3.6.2 价带准费米能级的计算第51-52页
    3.7 偏振相关增益谱的计算第52-55页
    3.8 偏振无关1310nmSOA的量子阱层设计第55-57页
    3.9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基于SOA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第58-79页
    4.1 SOA简介第58-59页
        4.1.1 SOA的基本原理第58页
        4.1.2 SOA的基本特性第58-59页
    4.2 SOA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9-68页
        4.2.1 SOA的基本理论方程第59-64页
        4.2.2 SOA的稳态模型第64-67页
        4.2.3 SOA的动态模型第67-68页
    4.3 基于SOA的全光波长转换仿真结果第68-71页
        4.3.1 单脉冲信号光注入情况第68-69页
        4.3.2 NRZ码信号光注入情况第69-71页
    4.4 基于SOA的全光波长转换优化方案第71-74页
        4.4.1 SOA级联滤波器第71-72页
        4.4.2 双SOA级联第72-74页
    4.5 SOA芯片的测试第74-77页
        4.5.1 SOA测试平台描述第74-75页
        4.5.2 SOA测试结果第75-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第79-93页
    5.1 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基本原理第79-81页
        5.1.1 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基本结构第79-80页
        5.1.2 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调谐原理第80-81页
    5.2 V型耦合腔激光器时域行波模型的建立第81-83页
    5.3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技术第83-91页
        5.3.1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器基本原理第83页
        5.3.2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器仿真结果第83-86页
        5.3.3 基于V型耦合腔激光器的全光波长转换器实验结果第86-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93-96页
    6.1 总结第93-95页
    6.2 研究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4页
作者简介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自由曲面在LED道路照明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金属漆样本的总体外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