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极坐标数控机床的研究设计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插图索引第11-13页
附表索引第13-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现状第15-16页
   ·直线插补和阿基米德螺线插补的对比分析第16-23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曲线算法的思想第17页
     ·直线段逼近和阿基米德螺线分段逼近非圆曲线的误差分析第17-22页
     ·阿基米德螺线逼近非圆二次曲线算法小结第22-23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2章 极坐标数控机床总体设计第24-32页
   ·机床方案设计第24页
   ·机床的主要部件第24-27页
   ·机床动力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第27-29页
     ·铣削用量的选择第27-28页
     ·铣削力的计算第28-29页
   ·机床的功能部件尺寸参数第29-31页
   ·机床的控制系统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机床主要结构设计第32-46页
   ·整机结构及内部关系第32-33页
   ·平旋盘轴部件的设计第33-37页
     ·对平旋盘轴部件性能要求第33-35页
     ·平旋盘轴的设计第35-36页
     ·平旋盘轴轴承选型第36-37页
     ·平旋盘轴头部圆支架的设计第37页
   ·U 轴进给机构的设计第37-40页
     ·差动轮系的运动合成原理第37-38页
     ·差动轮系的构件变型设计第38-40页
     ·差动轮系的作用第40页
   ·平旋盘及其部件的设计第40-44页
     ·对平旋盘及其部件的性能要求第40-41页
     ·平旋盘底座的设计第41-42页
     ·弧形伞齿轮的选择第42-43页
     ·平旋盘整体结构图第43-44页
   ·供电/供水系统设计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第46-59页
   ·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第46-47页
     ·给伺服系统的特点第46页
     ·伺服进给系统的组成第46页
     ·数控机床的位置调节系统第46-47页
   ·机械进给系统第47-51页
     ·进给系统的设计方案第47页
     ·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要求第47-48页
     ·U 轴进给滚珠丝杠的选择与计算第48-51页
   ·伺服电机的选用第51-57页
     ·U 轴伺服电机的选择第52-53页
     ·C 轴伺服电机的选用第53-57页
   ·机床极坐标运动的传动图及运动合成算法第57-58页
     ·极坐标运动传动图第57页
     ·运动合成算法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极坐标数控机床的有限元分析第59-79页
   ·有限元分析技术第59-62页
     ·有限元技术第59页
     ·ANSYS 分析软件第59-60页
     ·ANSYS 功能模块简介第60-62页
   ·极坐标数控机床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62-63页
   ·平旋盘轴的动静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63-70页
     ·构建几何模型第63-64页
     ·建立平旋盘轴的三维模型第64-65页
     ·平旋盘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65-67页
     ·静力分析第67页
     ·平旋盘轴模态分析第67-70页
   ·平旋盘底座的动静态特性有限元分析第70-78页
     ·构建平旋盘底座的三维实体模型第70页
     ·构建平旋盘底座的有限元模型第70-71页
     ·平旋盘底座的静力学分析第71-72页
     ·平旋盘底座的模态分析第72-77页
     ·平旋盘底座的谐响应分析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一、总结第79页
 二、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86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一览表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硬切削30CrNiMo8合金钢切削温度与切削力的研究
下一篇:Mg-7Zn-XAl镁合金部分重熔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