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2.2 创新点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2.1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8-24页 |
2.1.1 社会资本理论发展 | 第18-19页 |
2.1.2 社会资本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3 社会资本的维度 | 第20-24页 |
2.2 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2.2.1 知识共享的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2.2.2 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 | 第26-27页 |
2.3 社交网络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3.1 社交网络中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3.2 社交网络知识共享相关研究 | 第28-29页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 第30-35页 |
3.1 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 | 第30-31页 |
3.2 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 | 第31-32页 |
3.3 关系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 | 第32-33页 |
3.4 概念模型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5-52页 |
4.1 研究对象选择及介绍 | 第35-37页 |
4.1.1 社交网络中典型平台比较 | 第35-36页 |
4.1.2 研究对象介绍 | 第36-37页 |
4.2 变量定义与测量 | 第37-39页 |
4.2.1 结构维度—中心性 | 第37页 |
4.2.2 认知维度—共同语言、共同愿景 | 第37页 |
4.2.3 关系维度—信任、互惠和社区认可 | 第37-38页 |
4.2.4 知识共享效果—知识共享的质量、知识共享的数量 | 第38-39页 |
4.3 预测问卷设计及修正 | 第39-45页 |
4.3.1 预测问卷设计 | 第39页 |
4.3.2 问卷预测及修正 | 第39-45页 |
4.4 数据抓取和正式问卷收集 | 第45-48页 |
4.4.1 爬虫定义 | 第45页 |
4.4.2 爬虫原理 | 第45-46页 |
4.4.3 网页分类 | 第46-47页 |
4.4.4 本研究数据抓取流程 | 第47页 |
4.4.5 正式问卷收集 | 第47-48页 |
4.5 关系矩阵分析及中心度描述 | 第48-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52-66页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5页 |
5.1.1 人口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4页 |
5.1.2 测量题项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5.2 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 第55-57页 |
5.2.1 问卷信度分析 | 第55-56页 |
5.2.2 问卷效度分析 | 第56-57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57-60页 |
5.3.1 结构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的相关关系 | 第57-58页 |
5.3.2 认知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的相关关系 | 第58-59页 |
5.3.3 关系维度与知识共享效果的相关关系 | 第59-60页 |
5.4 回归分析 | 第60-64页 |
5.4.1 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的质量的回归分析 | 第61-62页 |
5.4.2 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的数量的回归分析 | 第62-64页 |
5.5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第64-6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66-69页 |
6.1 结论与管理建议 | 第66-68页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6-79页 |
附录B 访谈脚本 | 第79-80页 |
附录C Python程序核心代码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