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的法律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的基本问题第14-25页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隐私与大数据第14-18页
        1.1.1 隐私一词的起源与概念第14-16页
        1.1.2 大数据的产生、概念及特征第16-18页
    1.2 大数据影响隐私的表现及作用机制第18-22页
        1.2.1 隐私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第18-20页
        1.2.2 大数据技术影响隐私的表现第20-21页
        1.2.3 大数据技术影响隐私的作用机制第21-22页
    1.3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面临的问题及利益权衡第22-25页
        1.3.1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1.3.2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问题的利益权衡第23-25页
第二章 大数据技术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25-41页
    2.1 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侵权对象及行为分析第25-29页
        2.1.1 问题的引出——“朱烨诉百度案”第25-26页
        2.1.2 侵权行为中个人数据的隐私属性分析第26-27页
        2.1.3 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侵权行为分析第27-29页
        2.1.4 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侵权现状分析第29页
    2.2 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法律救济第29-33页
        2.2.1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权侵权救济的法律规制现状第29-31页
        2.2.2 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救济规制在大数据时代的局限性第31-32页
        2.2.3 完善大数据视域下隐私权法律救济的建议第32-33页
    2.3 防范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构想第33-41页
        2.3.1 防范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域外模式探析第33-35页
        2.3.2 防范大数据技术侵害隐私权的路径选择——被遗忘权第35-38页
        2.3.3 构建我国大数据视域下隐私权防范体系的构想第38-41页
第三章 大数据视域下隐私的财产化利用第41-50页
    3.1 确立数据隐私财产权属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41-43页
        3.1.1 数据隐私财产化利用的尝试与必要性第41页
        3.1.2 确立数据隐私财产权的可行性第41-42页
        3.1.3 确立数据隐私财产权的积极意义第42-43页
    3.2 数据隐私财产权属性的确立第43-46页
        3.2.1 确立数据隐私财产权属性的理论困境与突破第43-44页
        3.2.2 确立数据隐私财产权属性的合理性论证第44-46页
    3.3 数据隐私财产权主体与内容的界定第46-47页
        3.3.1 数据隐私财产权的主体第46-47页
        3.3.2 数据隐私财产权的内容第47页
    3.4 数据隐私财产权的行使第47-50页
        3.4.1 数据隐私财产权行使的原则第47-48页
        3.4.2 数据隐私财产权在两级市场的行使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作者及导师介绍第56-57页
附件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端保护型电动自行车智能锂电池保护器系统研究
下一篇:不同核支持向量回归机在模型预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