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水滑石)的吸-脱附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1.1.1 水滑石的概念和结构 | 第18-19页 |
1.1.2 水滑石的吸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1.3 水滑石的脱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2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水滑石)-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吸附研究概况 | 第23-24页 |
1.2.1 碳量子点的吸附研究进展 | 第23页 |
1.2.2 水滑石-碳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吸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3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及化学吸附氧的催化研究概况 | 第24-30页 |
1.3.1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的概念和结构 | 第24-25页 |
1.3.2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的催化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3.3 稀土催化剂的催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3.4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的催化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3.5 化学吸附氧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聚乙烯亚胺脱附碳酸根水滑石表面的阴离子有机染料 | 第32-50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33-34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2.2.3 碳酸根水滑石的合成 | 第34页 |
2.2.4 吸附实验 | 第34-35页 |
2.2.5 脱附实验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2.3.1 碳酸根水滑石的表征 | 第35-37页 |
2.3.2 碳酸根水滑石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7-41页 |
2.3.2.1 碳酸根水滑石吸附甲基橙后的表征 | 第37-38页 |
2.3.2.2 吸附等温线 | 第38-39页 |
2.3.2.3 吸附动力学 | 第39-40页 |
2.3.2.4 甲基橙溶液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3 聚乙烯亚胺脱附碳酸根水滑石表面吸附的甲基橙 | 第41-46页 |
2.3.3.1 聚乙烯亚胺脱附后的表征 | 第41-43页 |
2.3.3.2 聚乙烯亚胺脱附甲基橙的机理 | 第43-46页 |
2.3.4 碳酸根水滑石的可逆性能研究 | 第46-48页 |
2.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有机改性的水滑石-石墨烯量子点复合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3.2.1 化学试剂 | 第51-52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52页 |
3.2.3 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共插层水滑石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4 有机改性的水滑石-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合成 | 第53页 |
3.2.5 吸附实验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3.3.1 有机改性的水滑石-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的表征 | 第53-57页 |
3.3.2 有机改性的水滑石-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对2,4,6-三氯苯酚的吸附性能 | 第57-65页 |
3.3.2.1 不同吸附剂对2,4,6-三氯苯酚吸附效果的比较 | 第57-58页 |
3.3.2.2 吸附等温线 | 第58-59页 |
3.3.2.3 吸附动力学 | 第59-61页 |
3.3.2.4 有机改性的水滑石-石墨烯量子点复合物吸附2,4,6-三氯苯酚的机理 | 第61-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基于层状稀土氢氧化物研究化学吸附氧对催化发光选择性的影响 | 第66-88页 |
4.1 引言 | 第66-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4.2.1 化学试剂 | 第68-69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69页 |
4.2.3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及其煅烧产物Y_2O_3的合成 | 第69-70页 |
4.2.4 催化发光的测定 | 第70页 |
4.2.5 原位红外光谱实验 | 第70-71页 |
4.2.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 | 第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7页 |
4.3.1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和Y203的表征与对比 | 第71-75页 |
4.3.2 催化发光选择性对比 | 第75-76页 |
4.3.3 催化发光选择性机理 | 第76-80页 |
4.3.3.1 有机挥发物在层状稀土氢氧化物表面产生的催化发光中间体 | 第76-79页 |
4.3.3.2 有机挥发物在Y_2O_3表面产生的催化发光中间体 | 第79-80页 |
4.3.3.3 催化发光选择性机理 | 第80页 |
4.3.4 Eu~(3+)掺杂层状稀土氢氧化物增强催化发光信号 | 第80-84页 |
4.3.5 实验条件优化及标准曲线 | 第84-87页 |
4.4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科研成果 | 第102-104页 |
作者和导师介绍 | 第104-106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