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表面活性剂功能化金纳米棒在生物识别中的应用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1.1 金纳米棒的制备第16-20页
        1.1.1 自下而上合成方法第16-19页
            1.1.1.1 种子诱导生长法第17-18页
            1.1.1.2 电化学合成法第18-19页
        1.1.2 自上而下合成方法第19-20页
    1.2 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第20-21页
    1.3 金纳米棒的形貌调控第21-22页
    1.4 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第22-24页
    1.5 表面活性剂在金纳米棒中的作用第24-25页
    1.6 金纳米棒的自组装第25-30页
        1.6.1 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第26-27页
        1.6.2 化学驱动力诱导自组装第27-29页
            1.6.2.1 静电作用力诱导自组装第28-29页
            1.6.2.2 氢键作用力诱导自组装第29页
        1.6.3 聚合物诱导自组装第29-30页
        1.6.4 生物分子诱导自组装第30页
    1.7 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第30-33页
        1.7.1 金纳米棒用于生物传感第31页
        1.7.2 金纳米棒用于生物成像第31-32页
        1.7.3 金纳米棒用于肿瘤光热治疗第32-33页
    1.8 本课题的提出第33-36页
第二章 非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功能化金纳米棒检测生物流体中硫化氢第36-50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40页
        2.2.1 试剂和溶液第37-39页
        2.2.2 设备和仪器第39页
        2.2.3 制备CTAB功能化金纳米棒第39页
        2.2.4 制备FSN功能化金纳米棒第39页
        2.2.5 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第39-40页
        2.2.6 检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在抑制剂作用下硫化氢的产生量第40页
        2.2.7 人和小鼠血清样品分析第40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0-48页
        2.3.1 FSN功能化金纳米棒的合成及性质第40-41页
        2.3.2 硫化氢导致FSN功能化金纳米棒聚集第41-43页
        2.3.3 FSN功能化金纳米棒探针检测硫化氢第43-45页
        2.3.4 酶活性的评估第45-47页
        2.3.5 人和小鼠血清中生物硫化氢检测第47-48页
    2.4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功能化金纳米棒的分散性及自组装行为研究第50-64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实验部分第51-53页
        3.2.1 试剂和溶液第51-52页
        3.2.2 设备和仪器第52页
        3.2.3 制备CTAB功能化金纳米棒第52-53页
        3.2.4 半胱氨酸诱导金纳米棒首尾相接自组装第53页
        3.2.5 合成TPE-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第53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3-62页
        3.3.1 TPE-SDS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质第54页
        3.3.2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形成第54-56页
        3.3.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纳米棒的聚集和分散的影响第56-59页
        3.3.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纳米棒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第59-62页
    3.4 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致谢第78-80页
科研成果第80-82页
作者和导师介绍第82-83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孔大比表面积薄水铝石的制备及其在催化裂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层状氢氧化物的吸—脱附行为及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