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一、国外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概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概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本文的不足与可能的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理论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梳理 | 第15-18页 |
一、城乡一体化 | 第15页 |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15-17页 |
三、政府购买环卫公共服务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 第18-20页 |
一、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8-19页 |
二、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败理论 | 第19页 |
三、合作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动因分析 | 第20-23页 |
一、公共支出压力增大 | 第20页 |
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 第20-21页 |
三、公民环境权诉求强烈 | 第21-22页 |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 | 第22页 |
五、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的外在示范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内外政府环卫公共服务的经验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国外政府环卫公共服务的经验分析 | 第23-26页 |
一、日本的垃圾处理经验 | 第23页 |
二、新加坡城市垃圾焚烧的破解之道 | 第23-24页 |
三、德国公共厕所的“多赢”经验 | 第24-25页 |
四、瑞典的垃圾分类普及经验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国内地方政府购买环卫公共服务的经验分析 | 第26-31页 |
一、京津冀环卫固废处理一体化格局构建 | 第26-27页 |
二、海口市环卫一体化PPP项目 | 第27-28页 |
三、台湾地区垃圾分类经验与启示 | 第28-29页 |
四、餐厨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南宁模式”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昌邑市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现状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昌邑市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一、初步构建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 第31-32页 |
二、体制机制创新 | 第32-33页 |
三、管理模式创新 | 第33-34页 |
四、技术手段创新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昌邑市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一、筹资机制 | 第35页 |
二、监督管理机制 | 第35-36页 |
三、项目运营机制 | 第36页 |
第三节 制约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一、政府购买契约精神的不足 | 第36-37页 |
二、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7页 |
三、市场化竞争机制发育不充分 | 第37-38页 |
四、社会组织功能性弱化 | 第38页 |
五、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 第38-39页 |
六、公众垃圾分类意识缺乏有效培育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提升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能力的路径分析 | 第40-47页 |
第一节 更新观念 | 第40-42页 |
一、政府角色观念更新 | 第40-41页 |
二、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更新 | 第41页 |
三、公众垃圾分类观念更新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强化机制体系建设 | 第42-44页 |
一、政府购买环卫公共服务的法律机制建设 | 第42页 |
二、完善政府购买的融资机制建设 | 第42-43页 |
三、构建有效的动态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四、强化风险责任分担机制建设 | 第44页 |
第三节 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 | 第44-47页 |
一、构建和培育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 | 第45页 |
二、建设和完善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治体系 | 第45页 |
三、强化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