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2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光伏发电的背景及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全球光伏发电的背景及现状 | 第13页 |
1.2.2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和现状 | 第13-14页 |
1.3 光伏发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3.1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 第14-15页 |
1.3.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4-27页 |
2 基于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逆变器建模和调制 | 第27-53页 |
2.1 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逆变器建模 | 第27-32页 |
2.1.1 三维空间中三相物理量表示 | 第27-28页 |
2.1.2 逆变器的三维矢量建模 | 第28-32页 |
2.2 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调制波矢量 | 第32-44页 |
2.2.1 调制波矢量的空间分布 | 第32-34页 |
2.2.2 三维空间中SPWM与SVPWM的几何关系 | 第34-37页 |
2.2.3 调制波零序矢量的分布范围 | 第37-41页 |
2.2.4 桥臂电压谐波计算 | 第41-44页 |
2.3 仿真和实验 | 第44-51页 |
2.3.1 零序矢量对基波影响的仿真和实验 | 第44-47页 |
2.3.2 零序矢量对谐波影响的仿真 | 第47-51页 |
2.4 小结 | 第51-53页 |
3 基于电压矢量轨迹的锁相技术 | 第53-89页 |
3.1 电网电压锁相方法 | 第53-57页 |
3.1.1 传统锁相方法 | 第53-56页 |
3.1.2 环路前滤波器的改进 | 第56-57页 |
3.2 基于电压矢量轨迹的的正负序分量提取 | 第57-68页 |
3.2.1 电压矢量轨迹的几何特征 | 第57-58页 |
3.2.2 基于椭圆轨迹的正负序分量提取 | 第58-62页 |
3.2.3 电压频率变化的处理 | 第62-64页 |
3.2.4 电压幅值和相位变化的处理 | 第64-68页 |
3.3 电网电压中谐波的抑制 | 第68-75页 |
3.3.1 延时信号抵消滤波器的性质 | 第68-72页 |
3.3.2 电网电压谐波分析和DSC滤波器设计 | 第72-74页 |
3.3.3 移频低通滤波器抑制高频谐波 | 第74-75页 |
3.4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75-87页 |
3.4.1 正负序分离法的对比仿真 | 第75-79页 |
3.4.2 锁相环的半实物电压变化实验 | 第79-81页 |
3.4.3 锁相环的实际电压跌落实验 | 第81-87页 |
3.5 小结 | 第87-89页 |
4 基于三维空间法向矢量的电网电压幅值检测 | 第89-103页 |
4.1 常用电网电压幅值检测方法 | 第89-90页 |
4.1.1 虚拟dq变换法 | 第89-90页 |
4.1.2 半周有效值检测法 | 第90页 |
4.2 基于空间法向矢量的电压幅值检测法 | 第90-95页 |
4.2.1 空间法向矢量与三相电压幅值的关系 | 第90-92页 |
4.2.2 电压幅值和相位跳变的处理 | 第92-95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95-98页 |
4.3.1 对比传统方法 | 第95-96页 |
4.3.2 幅值跳变情况仿真 | 第96-97页 |
4.3.3 相位跳变情况仿真 | 第97-98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8-100页 |
4.5 小结 | 第100-103页 |
5 直流电压和交流电流控制策略 | 第103-151页 |
5.1 直流电压环控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第103-114页 |
5.1.1 光伏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104-106页 |
5.1.2 基于ITAE和超调量指标的参数整定 | 第106-108页 |
5.1.3 各种方法的ITAE和超调量理论值对比 | 第108-111页 |
5.1.4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111-112页 |
5.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4页 |
5.2 传统交流控制策略的双频Bode图分析 | 第114-126页 |
5.2.1 电流的矢量分解和表达 | 第114-116页 |
5.2.2 频Bode图的定义和稳定判据 | 第116-119页 |
5.2.3 利用双频Bode图分析和改造传统控制方法 | 第119-126页 |
5.3 复数惯性控制器 | 第126-135页 |
5.3.1 复数惯性控制器的定义和性质 | 第126-131页 |
5.3.2 复数惯性控制器的精确离散化 | 第131-132页 |
5.3.3 电流指令跳变时动态性能的改善 | 第132-135页 |
5.4 仿真与实验 | 第135-148页 |
5.4.1 谐波与不平衡电压抑制 | 第135-143页 |
5.4.2 电流指令跳变 | 第143-148页 |
5.5 小结 | 第148-151页 |
6 结论 | 第151-153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51-15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3-165页 |
附录A | 第165-1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