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才子佳人小说的新变与转型--以《白圭志》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节 选题理由 | 第6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6-9页 |
一、以才子佳人为中心的研究 | 第6-8页 |
二、以转变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中心的研究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9-11页 |
第一章 《白圭志》的作者与版本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小说的成书及其作者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小说的主要版本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十才子书之名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才子佳人小说的新变与转型 | 第19-37页 |
第一节 才子佳人小说的界定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才子佳人小说的志怪化倾向 | 第21-31页 |
一、才子佳人小说与志怪 | 第21-24页 |
二、才子佳人小说志怪化的发展 | 第24-31页 |
第三节 《白圭志》与才子佳人小说的转型 | 第31-37页 |
第三章 《白圭志》的艺术价值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巧妙的构思 | 第37-41页 |
一、在爱情线索之下辅以因果报应 | 第37-38页 |
二、同中有异,强烈的对比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 | 第41-45页 |
一、佳人形象 | 第41-43页 |
二、才子形象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白圭志》的思想价值 | 第45-52页 |
第一节 小说文本的思想价值 | 第45-48页 |
一、道德观念的强化 | 第45-47页 |
二、遁世情绪的抬头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小说评点思想 | 第48-52页 |
一、揭示小说的写作技巧 | 第49-50页 |
二、表达劝诫的功能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白圭志》不足之处及其域外影响 | 第52-57页 |
第一节 小说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白圭志》域外影响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