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6-10页 |
| (一)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回顾 | 第6-8页 |
| (二)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第8页 |
| (三) 基本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9页 |
| (五) 基本途径与方法 | 第9-10页 |
| 一、梁楷与《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 | 第10-18页 |
| (一) 关于梁楷 | 第11-13页 |
| (二) 禅宗公案画的概念 | 第13-15页 |
| (三)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故事概述 | 第15-18页 |
| 二、《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构图形式研究 | 第18-36页 |
| (一)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构图形式的渊源及特点 | 第18-23页 |
| 1. 截景式构图及特点 | 第18-20页 |
| 2. 对角线封闭式构图的渊源及创新 | 第20-23页 |
| (二)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构图形式的渊源考 | 第23-33页 |
| (三) 梁楷构图的创新 | 第33-36页 |
| 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人物形象及内涵研究 | 第36-51页 |
| (一) 鸟窠禅师形象的塑造 | 第37-45页 |
| (二) 白居易形象的塑造 | 第45-48页 |
| (三) 侍者的形象塑造 | 第48-51页 |
| 四、《八高僧故事图》对梁楷创作的意义 | 第51-56页 |
| (一)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与梁楷早期作品比较 | 第51-53页 |
| (二)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与梁楷后期作品比较 | 第53-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