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关于普惠金融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1.2.3 关于涉农贷款(农业、农户贷款)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2.4 简要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1.5.2 存在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普惠金融与涉农贷款配置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21-28页 |
2.1 普惠金融发展与涉农贷款业务的关联 | 第21-23页 |
2.1.1 普惠金融的演化与概念含义 | 第21-22页 |
2.1.2 涉农贷款配置效率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 | 第22-23页 |
2.2 普惠金融视角与涉农贷款统计分类的契合 | 第23-26页 |
2.2.1 普惠金融视角 | 第23-24页 |
2.2.2 涉农贷款配置效率应结合普惠金融视角 | 第24-26页 |
2.3 普惠金融宗旨与涉农贷款重要性的对应 | 第26-28页 |
2.3.1 涉农贷款配置效率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协调提升作用 | 第26-27页 |
2.3.2 涉农贷款配置效率对民生改善的帮扶作用 | 第27-28页 |
第3章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涉农贷款的发展情况描述 | 第28-32页 |
3.1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涉农贷款的统计描述 | 第28-30页 |
3.1.1 总量规模比较 | 第28-29页 |
3.1.2 投入结构比较 | 第29-30页 |
3.2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涉农贷款辅助类金融产品 | 第30-32页 |
第4章 普惠金融视角下配置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32-44页 |
4.1 研究方法概述--超效率CCR模型(DEA静态效率分析) | 第32-34页 |
4.2 数据的选取 | 第34-36页 |
4.3 研究过程及结果 | 第36-44页 |
4.3.1 各地区涉农贷款分类配置效率的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4.3.2 各地区涉农贷款分类配置效率的问题发现 | 第39-40页 |
4.3.3 各地区涉农贷款分类配置的改进值和参考集合 | 第40-44页 |
第5章 普惠金融视角下配置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44-51页 |
5.1 研究方法概述 | 第44-45页 |
5.1.1 Malmquist指数(DEA动态效率分析) | 第44页 |
5.1.2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4-45页 |
5.2 数据的选取 | 第45-46页 |
5.3 研究过程及结果 | 第46-51页 |
5.3.1 各地区涉农贷款分类配置无效的动态原因剖析 | 第46-48页 |
5.3.2 各地区涉农贷款分类配置的补充说明 | 第48-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6.3 后续研究方向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