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从三则案例说起 | 第10-14页 |
案例一:上海张某肇事(甲受害)交通事故案 | 第10页 |
案例二:南平卢某交通事故案 | 第10-11页 |
案例三:北京李某交通事故案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赔偿竞合的几种处理模式 | 第14-19页 |
第一节 选择模式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替代模式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补充模式 | 第16页 |
第四节 兼得模式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损害赔偿处理模式的选择 | 第19-23页 |
第一节 用人单位侵权导致工伤事故的处理模式之选择 | 第19-21页 |
一、 用人单位无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工伤——替代模式 | 第19-20页 |
二、 用人单位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工伤——补充模式 | 第20页 |
三、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用——补充模式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事故的处理模式之选择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赔偿竞合制度的设想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 第23-25页 |
一、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 第23页 |
二、 《社会保险法》 | 第23-24页 |
三、 《工伤保险条例》 | 第24页 |
四、 《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 第24-25页 |
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第25页 |
第二节 我国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一、 全国性立法不明确 | 第25-26页 |
二、 各地实施标准不一致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工伤保险和侵权责任赔偿竞合制度之完善思路 | 第27-30页 |
一、 统一立法,增加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二、 提升立法层次,尽快出台《工伤保险法》 | 第28-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6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