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相关领域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21-36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框架 | 第21-28页 |
2.2.1 机械设备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2 机械设备故障规律 | 第22-24页 |
2.2.3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26页 |
2.2.4 机械设备的数据监测与采集技术 | 第26-28页 |
2.3 可拓学的基本理论 | 第28-33页 |
2.3.1 基元理论 | 第28-30页 |
2.3.2 可拓集合 | 第30-32页 |
2.3.3 关联函数 | 第32-33页 |
2.4 机械设备的可拓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2.4.1 可拓评价方法的过程 | 第33-34页 |
2.4.2 可拓评价方法的优势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机械设备等级评价研究及权重分析 | 第36-4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6-39页 |
3.2.1 主观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7页 |
3.2.2 客观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7-38页 |
3.2.3 基于组合权重的参量权重计算模型 | 第38-39页 |
3.3 机械设备等级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3.3.1 机械设备等级评价物元模型 | 第40-41页 |
3.3.2 关联函数及关联度计算 | 第41页 |
3.3.3 机械设备等级评定 | 第41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41-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研究 | 第47-57页 |
4.1 常用的设备状态评价模型 | 第47-48页 |
4.2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模型 | 第49-53页 |
4.3.1 优度评价法概述 | 第49-50页 |
4.3.2 基于优度评价法的机械设备状态评价模型 | 第50-53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评价系统构建 | 第57-66页 |
5.1 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系统概述 | 第57-60页 |
5.1.1 装配线介绍 | 第57-58页 |
5.1.2 系统开发的目标及特性 | 第58-60页 |
5.1.3 系统方案 | 第60页 |
5.2 系统建模 | 第60-61页 |
5.3 系统实现 | 第61-65页 |
5.3.1 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第61-63页 |
5.3.2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模块 | 第63-64页 |
5.3.3 设备数据采集模块 | 第64-65页 |
5.3.4 设备运行状态评价管理模块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