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阵列天线接收信号模型 | 第19-24页 |
2.2.1 窄带信号模型 | 第19-20页 |
2.2.2 多径信号模型 | 第20-21页 |
2.2.3 宽带信号模型 | 第21-24页 |
2.3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 | 第24-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基于导向矢量不确定集的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 第30-38页 |
3.2.1 标准Capon波束形成算法 | 第30-31页 |
3.2.2 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 第31-32页 |
3.2.3 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求解 | 第32-34页 |
3.2.4 仿真分析 | 第34-38页 |
3.3 基于半正定约束的最差性能最优通用信号模型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 第38-44页 |
3.3.1 通用信号模型 | 第38-39页 |
3.3.2 最坏情况下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39-40页 |
3.3.3 基于半正定约束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0-41页 |
3.3.4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求解 | 第41-43页 |
3.3.5 仿真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无参数假设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46-65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基于收缩方法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7-55页 |
4.2.1 基于收缩方法的协方差估计 | 第47-49页 |
4.2.2 基于收缩方法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49页 |
4.2.3 仿真分析 | 第49-55页 |
4.3 基于失配误差正交分解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55-63页 |
4.3.1 基于失配误差正交分解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55-57页 |
4.3.2 混合算法 | 第57页 |
4.3.3 仿真分析 | 第57-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多径环境下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65-86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基于空间平滑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65-75页 |
5.2.1 空间平滑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66-68页 |
5.2.2 基于空间平滑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68-71页 |
5.2.3 仿真分析 | 第71-75页 |
5.3 基于相干干扰抑制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75-85页 |
5.3.1 基于相干干扰抑制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76-78页 |
5.3.2 基于数据相减处理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78-80页 |
5.3.3 凸二阶锥规划实现 | 第80-81页 |
5.3.4 仿真分析 | 第81-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稳健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86-106页 |
6.1 引言 | 第86-87页 |
6.2 基于时域结构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87-96页 |
6.2.1 Frost宽带阵列模型 | 第87-88页 |
6.2.2 基于频率不变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 第88-90页 |
6.2.3 分解迭代二阶锥规划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90-92页 |
6.2.4 仿真分析 | 第92-96页 |
6.3 基于空域结构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96-105页 |
6.3.1 空域宽带阵列模型 | 第96-98页 |
6.3.2 基于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98-102页 |
6.3.3 仿真分析 | 第102-10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结论 | 第10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