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振动控制原理及途径 | 第11-14页 |
1.2.1 隔振 | 第11-12页 |
1.2.2 阻尼减振 | 第12-14页 |
1.3 聚氨酯弹性体与其振动传递特性 | 第14-17页 |
1.3.1 聚氨酯弹性体概述 | 第14-15页 |
1.3.2 聚氨酯弹性体的隔振特性 | 第15页 |
1.3.3 聚氨酯弹性体的阻尼特性 | 第15-17页 |
1.4 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 第17-22页 |
1.4.1 软段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2 硬段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18-21页 |
1.4.3 合成方法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2-25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第25-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5-26页 |
2.3 聚氨酯合成反应中的计算 | 第26-28页 |
2.3.1 合成聚氨酯的化学反应 | 第26-27页 |
2.3.2 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计算 | 第27页 |
2.3.3 扩链反应的计算 | 第27页 |
2.3.4 硬段含量的计算 | 第27-28页 |
2.4 交联型聚氨酯弹性体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2.4.1 预聚体的制备 | 第28页 |
2.4.2 薄膜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2.4.3 压缩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2.4.4 隔振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2.5 分析测试 | 第29-34页 |
2.5.1 预聚体中NCO含量的测试 | 第29页 |
2.5.2 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 第29-30页 |
2.5.3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 | 第30页 |
2.5.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2.5.5 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2.5.6 动态机械性能分析 | 第31页 |
2.5.7 隔振性能分析 | 第31-34页 |
2.5.8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软段对聚氨酯弹性体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2.1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3.2.2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性能测试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3.3.1 软段分子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2 软段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3 软段复配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异氰酸酯对聚氨酯弹性体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51-6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4.2.1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制备 | 第51页 |
4.2.2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性能测试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4.3.1 异氰酸酯同分异构体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2 异氰酸酯结构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扩链剂和交联剂对聚氨酯弹性体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 | 第61-79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5.2.1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制备 | 第61页 |
5.2.2 聚氨酯弹性体样品性能测试 | 第6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7页 |
5.3.1 扩链剂柔性基团、侧基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2 扩链剂长度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65-68页 |
5.3.3 交联剂类型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5.3.4 交联密度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72-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