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0-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1.1 材料 | 第22-24页 |
1.1.1 实验动物和菌株 | 第22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1.1.3 常规试验用品及耗材 | 第22-23页 |
1.1.4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1.1.5 试剂和缓冲液配制 | 第23-2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1.2.1 APEC 和 APEC PhoP/Q 缺失株接种菌液的制备及其感染模型的建立 | 第24页 |
1.2.2 APEC及其PhoP/Q缺失株感染雏鸡小肠的病理变化观察 | 第24-26页 |
1.2.3 RT-PCR | 第26-30页 |
1.2.4 IHC试验 | 第30-31页 |
1.2.5 组织切片图片分析 | 第31页 |
1.2.6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2.1 APEC及其PhoP/Q缺失株感染雏鸡肠道的病理变化 | 第32-33页 |
2.2 FQ-PCR检测结果 | 第33-37页 |
2.2.1 组织总RNA提取 | 第33页 |
2.2.2 十二指肠内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3-34页 |
2.2.3 空肠内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4页 |
2.2.4 回肠内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4-35页 |
2.2.5 空白对照组各肠段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5-36页 |
2.2.6 APEC攻毒组各肠段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6页 |
2.2.7 APEC PhoP/Q缺失株攻毒组各肠段AvBD6 mRNA的转录水平 | 第36-37页 |
2.3 IHC试验 | 第37-43页 |
2.3.1 免疫组化最佳反应条件 | 第37-38页 |
2.3.2 AvBD6蛋白在鸡肠道中的定位结果 | 第38页 |
2.3.3 AvBD6蛋白在鸡肠道中的定量结果 | 第38-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3.1 APEC及其PhoP/Q对雏鸡小肠AvBD6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 IHC检测AvBD6蛋白定位与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
在读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