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赔偿概述 | 第10-16页 |
一、刑事赔偿基本概念 | 第10-12页 |
二、我国刑事赔偿的立法和完善 | 第12页 |
三、冤假错案与刑事赔偿的修改和完善 | 第12-16页 |
(一)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增设 | 第13-14页 |
(二) 刑事司法不作为侵权的引入 | 第14页 |
(三) 刑事赔偿确认程序的取消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冤假错案与刑事赔偿的反思 | 第16-23页 |
一、关于轻罪重判无法赔偿的问题 | 第17-18页 |
二、关于刑事被害人救济缺失问题 | 第18-19页 |
三、关于刑事赔偿计算标准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19-21页 |
(一) 巨额精神损害抚慰金 | 第19页 |
(二) 直接损失赔偿无法量化 | 第19-20页 |
(三) 确定刑事赔偿计算标准原则滞后 | 第20-21页 |
四、关于刑事赔偿程序设置的问题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23-35页 |
一、轻罪重判超期羁押纳入刑事赔偿范围 | 第23-25页 |
(一) 轻罪重判超期羁押未纳入刑事赔偿范围的原因 | 第23-24页 |
(二) 轻罪重判超期羁押纳入刑事赔偿范围可行性 | 第24-25页 |
二、不作为侵权刑事被害人纳入刑事赔偿请求人 | 第25-28页 |
(一) 刑事被害人与刑事赔偿请求权人竞合 | 第25-26页 |
(二) 不作为侵权刑事被害人成为刑事赔偿请求权人可行性 | 第26-28页 |
三、刑事赔偿计算标准的标准化构建 | 第28-33页 |
(一)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合理量化 | 第28-29页 |
(二) 补偿性原则的引入 | 第29-31页 |
(三) 确定客观损失的赔偿规则 | 第31-32页 |
(四) 惩罚性原则的构建 | 第32-33页 |
四、刑事赔偿程序的构建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