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FACTS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SSSC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SSSC本体保护配置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4 SSSC对线路保护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SSSC工作原理 | 第16-27页 |
| 2.1 SSSC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 2.2 SSSC主电路拓扑结构 | 第17-19页 |
| 2.3 SSSC的控制模式 | 第19-23页 |
| 2.3.1 电压控制模式 | 第19-20页 |
| 2.3.2 阻抗控制模式 | 第20-22页 |
| 2.3.3 功率控制模式 | 第22-23页 |
| 2.4 SSSC暂稳态输出 | 第23-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SSSC本体保护配置 | 第27-42页 |
| 3.1 SSSC本体保护配置概述 | 第27-29页 |
| 3.2 换流器保护配置 | 第29-31页 |
| 3.3 阀侧交流母线保护配置 | 第31-33页 |
| 3.4 耦合变压器保护配置 | 第33-38页 |
| 3.5 系统侧短引线保护配置 | 第38-40页 |
| 3.6 换流器过电流保护与其他保护的配合 | 第40-41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SSSC对距离保护影响及保护配合策略 | 第42-67页 |
| 4.1 SSSC对线路保护影响概述 | 第42-43页 |
| 4.2 SSSC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第43-54页 |
| 4.2.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43页 |
| 4.2.2 SSSC对距离保护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3-52页 |
| 4.2.3 SSSC本体保护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影响 | 第52-54页 |
| 4.3 SSSC本体保护与线路保护的配合问题 | 第54-65页 |
| 4.3.1 SSSC本体保护与距离保护协调配合 | 第54-60页 |
| 4.3.2 SSSC本体保护与自动重合闸的协调配合 | 第60-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