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起始目标系的初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小麦传统转化第9-12页
        1.1.1 小麦转化受体第9-10页
        1.1.2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第10-12页
    1.2 基因编辑第12-13页
    1.3 植物位点特异性重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3.1 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机制及组成第13-15页
        1.3.2 应用与展望第15-18页
2 研究目的第18-19页
3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体系的建立第19-41页
    3.1 植物材料第20-21页
    3.2 质粒第21-22页
    3.3 培养基成分及配制第22-26页
    3.4 方法第26-35页
        3.4.1 幼胚的消毒第26页
        3.4.2 农杆菌活化与侵染液制备第26页
        3.4.3 幼胚的分离与侵染第26-27页
        3.4.4 农杆菌侵染后幼胚共培养、恢复、筛选及植株的获得第27-30页
        3.4.5 报告基因DsRed的表达观察第30-32页
        3.4.6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第32-35页
    3.5 注意事项第35-41页
4 小麦中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起始目标系建立初探第41-51页
    4.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4.1.1 植物材料第41页
        4.1.2 菌株第41页
        4.1.3 质粒载体第41-42页
    4.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4.2.1 电击法质粒转化农杆菌(详见附录)第42页
        4.2.2 农杆菌介导小麦转化和再生体系(同前一章)第42-43页
        4.2.3 SDS法小量提取小麦基因组DNA(同前章)第43页
        4.2.4 PCR体系及程序第43-44页
        4.2.5 PCR结果检测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4.3.1 目标株系筛选策略第44-46页
        4.3.2 再生植株DsRed表达的检测第46-47页
        4.3.3 候选目标系植株中质粒整合情况的PCR检测第47-49页
    4.4 讨论与展望第49-51页
        4.4.1 起始目标系鉴定第49页
        4.4.2 起始目标系的应用第49-50页
        4.4.3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挑战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 质粒电击法转化农杆菌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最大熵法的钢框架组合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下一篇:长期荷载作用下超固结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