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发展脉络探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8-10页
    1.1 研究内容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9页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1.4 研究的途径及方法第9-10页
第2章 传统写意人物画发展及色彩观第10-15页
    2.1 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概述第10-12页
    2.2 传统色彩观的概述第12-15页
第3章 传统写意人物画中“水墨”的发展第15-19页
    3.1 色彩体系的完备与失落第15-16页
    3.2“水墨为上”的主导地位第16-19页
        3.2.1 庄禅的影响第16页
        3.2.2 绘画理论的导向第16-19页
第4章 写意人物画“墨”和“色”的 近现代发展第19-27页
    4.1 写意人物画在近现代“墨”和“色”的运用第19-24页
        4.1.1 任伯年《寒酸慰像》第20-21页
        4.1.2 徐悲鸿《愚公移山》第21-22页
        4.1.3 林风眠《仕女图》第22-23页
        4.1.4 杨之光《矿山新兵》第23-24页
    4.2 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墨”与“色”的继承与突破第24-27页
        4.2.1 田黎明第24-25页
        4.2.2 刘庆和第25-27页
第5章 对当代写意人物画“色”与“墨”的思考第27-29页
    5.1 遵从传统“写意”精神拓宽“墨”与“色”的边界第27-28页
    5.2 在多样性文化中寻求“色”“墨”的和谐第28-29页
结论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墓室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探究--兼及韩休墓《乐舞图》缺失人物造型的复原
下一篇:戏杀罪的流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