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玻璃钢锚杆支护锚固长度和锚杆长度研究 | 第19-31页 |
2.1 玻璃钢锚杆锚固长度研究 | 第19-23页 |
2.1.1 实验室拉拔试验方案 | 第19页 |
2.1.2 实验室拉拔试验 | 第19-22页 |
2.1.3 拉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23页 |
2.2 玻璃钢锚杆长度研究 | 第23-29页 |
2.2.1 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的锚杆长度分析 | 第23-25页 |
2.2.2 不同锚杆长度下巷道支护数值模拟 | 第25-29页 |
2.3 玻璃钢锚杆支护锚固长度和锚杆长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研究 | 第31-50页 |
3.1 矿岩接触带巷道破坏变形特征分析 | 第31-32页 |
3.2 矿岩接触带巷道玻璃钢锚杆初选支护方案 | 第32-35页 |
3.2.1 基于矿岩接触带巷道破坏变形特征的支护形式 | 第32-34页 |
3.2.2 矿岩接触带巷道玻璃钢锚杆初选支护方案 | 第34-35页 |
3.3 基于改进TOPSIS模型矿岩接触带巷道支护方案优选 | 第35-43页 |
3.3.1 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 第35-36页 |
3.3.2 基于Euclid距离和灰色关联度的改进TOPSIS理想解法 | 第36-40页 |
3.3.3 矿岩接触巷道支护方案优选 | 第40-43页 |
3.4 最优支护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 第43-48页 |
3.4.1 巷道锚杆支护结构可靠度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3.4.2 矿岩接触带巷道锚杆支护结构可靠度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大冶铁矿非对称支护巷道变形分析研究 | 第50-59页 |
4.1 试验巷道变形监测 | 第50-52页 |
4.1.1 监测位置 | 第50-51页 |
4.1.2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4.2 试验巷道变形预测 | 第52-57页 |
4.2.1 试验巷道预测方法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2 试验巷道变形预测模型 | 第53-55页 |
4.2.3 试验巷道变形预测 | 第55-57页 |
4.3 试验巷道支护方案改进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Ⅱ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